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凤丹花开富龙山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03版: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闫丽婷

皖南丘陵腹地,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嶙峋山石间,连片的凤丹生机盎然。在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这片拥有着1600年凤丹种植历史的土地,近年来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产业筑基、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传统药材成为富民产业,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党建引领强根基

“咱这儿山多田少,种粮食难有好收成。”谈及龙山村的产业选择,龙山村原党总支书记胡太平一语道出原因。但得天独厚的是,龙山村“八山一水一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恰好契合凤丹“怕涝不怕旱”的生长特性。这里所产凤丹品质优异,丹皮酚含量高达3.8,超过国家药典标准的3倍,处于全国丹皮品质最优之列,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药品重要原材料之一。

产业振兴离不开组织创新。2022年,龙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南陵县渭湖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党组织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发展架构,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2024年,该合作社获评“芜湖市五星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年实现营业性收入1096万元,净利润180万元,让龙山村在南陵县2024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共富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数据背后,是合作社对村民的精准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村里老人可在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两不误”。

在稳定凤丹主导产业的同时,村党组织积极发展白芨、芍药等中药材品种,推动种植结构多元化。合作社还与仲景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订单生产模式,由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保量保价方式收购产品,保障农户收益。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村集体还与安徽工程大学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发凤丹花茶、精油香薰、文创纸品、养生药酒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成功推动“南陵凤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从“中药材”到“金名片”的转型升级。

“要让凤丹从花到皮、从根到叶,每一部分的价值都充分发掘,让村民种得值、赚得多,大家才会跟着一起干。”龙山村党总支书记汪明喜的这句话,道出了龙山村产业兴旺的核心密码。

生态文旅焕新颜

保护生态是龙山村发展的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村里严格保护徽派民居风貌,修缮古民居、整治村容村貌,让青瓦白墙的皖南民居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依托丫山风景区、南陵湖、水龙山瀑布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骑行绿道、徒步旅行、康养民宿和农家乐,推动“药材种植”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春季,白色的凤丹花漫山绽放;夏季,火红的芍药相继盛开,形成“春赏牡丹、夏观芍药”的旅游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村里通过龙山学院开展农耕文化培训,借助党建馆展示乡村振兴历程,邀请“乡村网红”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特色产品,有效提升了龙山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的龙山村,不仅产业旺,“颜值”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龙山村先后荣获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芜湖市第二批“双联双应”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村庄建设不断获得认可。

驻村帮扶促提升

“当前龙山村发展重点是夯实一产种植,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未来还要做强二产加工,做优三产服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安徽工程大学驻何湾镇龙山村第一书记、队长孙刚介绍道。驻村工作队聚焦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四大任务,依托安徽工程大学和芜湖市气象局的技术人才优势,稳步实施农业无人机技术、共建凤丹GAP基地气象站等技改项目,提升凤丹种植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产品品质。

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协同村两委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暑期,共同筹办“爱心学堂”,招募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志愿者及本土返乡大学生组成教学队伍,为山村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课程陪伴与暖心看护,织密了一张有温度、实担当的暑期“保护网”。“工作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村庄实际需求,持续为龙山村办实事、解难题,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孙刚表示。

从传统药材到“致富之花”,从单一种植到农文旅融合,龙山村在党建引领下,正以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