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蒋世宝
第三场战斗
1939年11月20日晚,驻荻港、铁矿山附近的日军一一三石谷联队,会同驻三山附近的川岛警备队步骑炮兵2000余人,分五路进犯繁昌城。新四军第三支队避免正面决战,坚持以一部分兵力运动防御,袭扰进犯之敌。
21日上午7时,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一营在马家坝附近与铁矿山、横山两路而来的日军发生战斗,阻击其前进。这时,日军主力已从孙村方向经五里亭绕到繁昌城西门,而其他各路敌人也都在逐步推进。
下午3时,日军大部队攻入城里,继而向扼守峨山头的六团三营的阵地发起进攻。激战约两小时,因敌众我寡,日军一度占领峨山头。黄昏时,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第一支队一团一部的增援下,从锥子山方向,发起多次勇猛的反攻,重新将阵地夺回。
22日,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一、二营,将繁昌城及城西、城北地域的敌人包围,不断发起进攻。当日,狂风暴雨大作,日军死守孤城,发生恐慌。在新四军夹击下,日军的运输补给线中断,陷入几近弹尽粮绝的境地。
23日拂晓,日军企图冲出重围,被新四军从两侧夹击,伤亡惨重。残敌向马家坝方向窜逃。新四军紧追不舍,抄袭马坝,敌又仓皇向横山、三山等地逃去。新四军收复繁昌城。
此次战斗,共毙伤敌人100余人。新四军牺牲排长1人、战士1人,伤9人。
第五次繁昌保卫战
第一场战斗
1939年12月16日,驻芜湖日军1700余人,分两路再向繁昌城进犯。一路800余人,进占峨山头阵地;另一路900余人,进至县城时,与新四军第三支队发生激战。同时,铜陵顺安的日军200余人、荻港的日军300余人,于15日晨,企图攻占三梁山、白马山阵地,经新四军第三支队抗击,未得逞,又转向繁昌城,在进抵城西之时遭新四军猛力杀伤,损失惨重。
16日晚,新四军第三支队各路部队向日军发起密集、猛烈的袭击,敌不敢固守繁昌城,于拂晓前分路溃退,新四军英勇追击。
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300余人。新四军伤亡较少。
第二场战斗
1939年12月21日上午8时,日军卷土重来,又纠集300余人进犯繁昌城,遇新四军顽强阻击,未遂。
22日晨,日军再度进犯繁昌城。同时,荻港铁矿山之敌500余人,峨桥、三山之敌400余人,附重炮10门,分路前来增援。午12时,日军终于进占繁昌城,新四军第三支队战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奋力反击,经反复冲杀,机动袭击,至下午3时半将敌击溃,残敌向横山桥一带窜逃,繁昌城再度被收复。
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100余人,新四军牺牲20余人。
繁昌保卫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历时一年的繁昌保卫战,新四军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五战五捷”的战绩,不仅是皖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同样也是军民团结共同战斗的结果。第三支队在谭震林的领导和指挥下,既打仗又做地方工作,县委领导在做好地方工作时又配合军事斗争。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军民团结共同开创繁昌抗日新局面。繁昌西南山区的农民有不少猎人,具备组织自卫武装的最好条件。鉴于国民党当局不允许新四军建立地方武装的规定,于是便以“猎户队”的名义,由民运工作队在建立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和儿童团等各种抗敌会的同时,将他们组织起来,成为新四军领导下的不脱产的抗日武装。这项工作开始在繁一区的孙村一带发起,迅速发展到这个区的中分村、范冲、梅冲等地。1939年春末,全县山区以及南四区,凡有土枪而又思想好的青年,几乎都参加了“猎户队”。同年秋,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第三支队协同繁昌县委组织了“繁昌县猎户总队部”,下辖区大队、乡中队、保分队。总队长罗光裕,副总队长朱品友,军事教导员王安葆,政治教导员马文杰。猎户队的任务是站岗放哨,搞情报,作向导,保卫会场,护送首长,堵截敌人物资,配合部队作战,成为新四军最可靠的助手。在著名的塘口坝血战中,新四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繁昌人民,人民群众纷纷参战支前。直接参战的猎户队员有570余人,从事战勤工作的有430余人。他们抬担架、送弹药、架小桥、送茶饭,又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和牺牲人员遗体抢背下山。特别是繁昌猎户队在战斗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先是诱敌深入,继而又迂回敌后打击日军,使侵占繁昌之敌陷入群众武装的包围之中。在战斗中,日军猛烈的炮火把我军阵地工事大部摧毁,高竹、中分和下分保等地的猎户队和群众,在营部副官的带领下,送来了急需的子弹和手榴弹。弹药送来后,他们又帮助抢修工事,并把手榴弹上的盖子打开送到战士面前。葛为富、俞成章、张文斗等猎户队员从战场上将伤员背下山来,然后送到无烟冲的战地医院,来回好几趟,不顾饥饿,不顾疲劳和危险。战斗结束后,一些农抗会员、猎户队员献出家中的棺材和木板,及时将牺牲的林昌杨、赵培风、李志魁等13位烈士殓葬。
在峨山头搏斗中,接晏乡金凤保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战斗中送山芋、运茶水,新四军随到随吃。他们送弹药、救护伤员,争先恐后。从赤沙、马冲、范冲到夫子岭、铁门闩,几条冲几座岭,山上山下,农抗会员和群众参战支前,一二千人来来往往,显示了群众支持抗日战争的无穷威力。
繁昌保卫战胜利的意义在于:第一,它威震敌胆,气壮山河,彻底粉碎日本侵略军企图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罪恶野心与企图。巩固了皖南的门户,保卫了铜繁,屏障了皖南大后方徽屯重地;第二,威胁日军的长江交通运输线,沟通大江南北的抗日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威信;第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气焰,迅速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同时,也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分子对新四军的造谣和破坏阴谋,有力地证明新四军不是“游而不击”“保存实力”,而是一支坚决抗战、英勇抗日的队伍。
总之,新四军第三支队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经反复冲杀,数次从日军手中夺回繁昌城,战斗悲壮而惨烈,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抒写了新四军皖南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新四军军部主办的《抗敌报》,为此发表题为《保卫繁昌 屏障皖南的伟大胜利》的社论。繁昌县妇抗会特地做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赠给百战百胜的谭震林将军”12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国民党第三战区也给第三支队发来了贺电,通令嘉奖五团;国民党繁昌县县长代表县政府向第三支队敬献“保障繁阳”的锦旗。
在新四军第三支队召开的繁昌之战祝捷大会上,新四军政治部顾问、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亲自率演出队演出了大型话剧《繁昌之战》,军民共庆胜利。也就在这个大会上,谭震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首先哀悼为国捐躯的死难烈士,表彰他们的英勇业绩,同时,以繁昌战役的重大胜利,痛斥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对新四军的造谣污蔑。
随后,谭震林应邀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大堂——陈家祠堂,在军部召开的祝捷大会上,作了关于繁昌保卫战的报告,他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日军是可以战胜的!”
由曲再之、吴强作词,何士德谱曲,振奋人心的《繁昌之战》歌曲,也就在这之后,唱遍了大江南北。直至40多年后的1985年,在谭震林逝世两周年之际,他的战友、夫人葛慧敏还记忆犹新,用激动颤抖的声音挥泪吟唱了这首歌曲:“皖南门户,长江边上,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我们用雪亮的刺刀,暴烈的手榴弹,火力猛烈的机关枪,前仆后继的冲锋,把敌人打下山岗……”“我们艰苦奋斗,奋斗,不怕凄风冷雨!我们英勇牺牲,牺牲,不怕饥寒死伤!我们顽强战斗,粉碎敌人的扫荡……五次伟大的胜利,我们坚决地保卫了繁昌!”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安徽芜湖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岀版社2023年版;
2.《中国共产党繁昌历史》(第一卷)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岀版;
3.《新四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4.《烽火岁月——陈仁洪将军回忆文集》,黄河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5.《繁昌党史资料通讯》1984年第五期,马长炎《在繁昌党史报告会上的讲话》所涉《繁昌保卫战》部分;
6.《繁昌党史资料通讯》合辑,中共繁昌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1年9月翻印;
7.《谭震林传》,浙江人民岀版社,1992年12月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