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芜湖市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要求部署,坚持“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原则,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时空优势和经验优势,主动协助相关部门,想青少年儿童和家长所思、所想、所盼,将防溺水工作与暑期“三结合”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堵疏结合,科学引导,重点关注呵护留守儿童和困境青少年,用心用情把各项防范工作做实做细。据不完全统计,今夏全市关工系统参加防溺水工作“五老”共27835人,参加巡查“五老”19902人,巡查296340人次,巡查塘口40040个,树立或更新警示标牌42598块,张贴宣传标语8846条,悬挂宣传横幅6310条。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充实的暑假展示了关工作为、作出了关工贡献。
强化组织领导
压实责任链条
暑期防溺水作为党委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和多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负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使命担当。全市各级关工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与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助力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防溺水工作。
早在5月28日,市关工委即以芜关工委〔2025〕21号文件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7月中旬开始,市关工委组成6个督查组,由魏道斌主任带队,深入到镇、村重点水域和主要塘口,督查各地“五老”防溺水工作,重点察看“五老”巡塘人员是否到位、救生设施是否落实以及“人防+技防”结合情况。
市教育局关工委第一时间将市关工委《通知》转发给各县(市、区)教育局关工委和各市直学校关工委,提出指导性意见。无为市关工委及时完善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就做好防溺水工作及开展暑期“三结合”教育活动明确了任务要求,并向各镇关工委下发了防溺水工作提示单。繁昌区关工委自我加压,提出在多部门协同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巩固关工委在多年来防溺水工作中形成的品牌优势。全区六个镇和繁昌经开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境内沟塘渠坝等全部进行网格化划分,落实巡查包保责任,每块水域都设立标牌明确联系人姓名与手机号码。湾沚区关工委未雨绸缪,在暑期到来之前就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动员。各基层关工委层层传递责任,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助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启动防溺水工作。南陵县落实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学科教师结对包保制度,将全县57000余名中小学学生全部实现包保到人,后续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提醒家长或监护人加强看护,并定期对包保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检查。镜湖区统筹“学校+社区”联动,开展防溺水主题课、演练,区、街道、村居三级关工委发动“五老”参与校园周边及重点水域巡查,构建全时段守护网。鸠江区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安全知识等,努力做到防溺水知识家喻户晓。经开区关工委聚焦“看人”“管水”核心任务,助力管委会协调水域权属单位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构建“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机制;引导监督家长认真履行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义务;对各社区深入摸排出的7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事实无人照管儿童等困境儿童,安排108位街道社区包保干部、“五老”人员予以重点关注,不定期上门走访看望,做到防溺水等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各中小学还将家庭住址临近的学生组建827个防溺水“联防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自我保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家长和老师,为暑期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网”。三山经开区以“分管领导包村(社区)、学校,两委干部包水域、网格员包片区”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落实防溺水举措,将防溺水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到各村(社区)、学校关工委组织;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学生群体建立包保台账;在全区24所中小学开展暑假“大家访”活动,覆盖学生家庭1000余户。
深化宣传教育
筑牢安全防线
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配合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安全教育提醒制度,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应急演练、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创新制作了防溺水主题MV、宣传挂图、上放学铃声、手机视频彩铃、防溺水手环和书签,设立“学生小小安全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醒。全市各学校共悬挂防溺水宣传挂图4万张,开展主题宣传教育10万余次,开展应急演练培训1000余场,原创防溺水MV《孤泳者》,在B站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达50余万。与此同时强化“家校协同”。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配合中小学校发放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50余万份,召开防溺水家长会8000余场,发送防溺水提醒短信800余万条,向家长普及防溺水相关知识并强调家庭监护责任。为保障特殊学生群体的暑期安全,对摸排出的农村留守儿童4176人全部建立包保责任人清单,确保每名农村留守儿童包保到人,责任落实到位。
无为市以中小学校园为主阵地,开展“防溺水六个一”活动,即一次主题班会、一份承诺书、一期黑板报、一次家访、一场应急演练、一封致家长信,覆盖全体学生及家长。全市开展各种形式防溺水宣传活动5000余次,设立电子显示屏105处、警示牌11070处,宣传栏268块、标语横幅6864条,散发宣传单2万余份,致学生家长一封信3万余份,营造了人人关注防溺水的社会舆论氛围。南陵县教育局关工委给每个学生发放了《告家长一封信》和《防溺水安全知识》,召开线上、线下主题家长会500余场,张贴防溺水宣传挂图278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防溺水教育提醒200余次,邀请专业机构到全县所有学校开展“溺呛水自救、他救知识”宣传培训139场。弋江区关工委在防溺水宣传教育中充分发挥旗帜报告团的作用。分团报告员朱勇、奚居辉、丁光海、张静分别以“关爱生命·预防溺水”“远离危险水域·筑牢防溺水屏障”“预防溺水·护苗成长”等为题,广泛开展防溺水宣讲活动,吸引了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工作者以及“五老”志愿者参加。湾沚区六郎镇强桥村关工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防溺水知识进百家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50余份。还根据村内水域分布情况,将各个水面的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到人,构建起“村两委+五老”“志愿者+网格员”的责任体系,确保防溺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镜湖区方村街道方家村关工委通过村广播、微信群高频次宣传,组织“五老”队伍入户宣讲,覆盖全村家庭;同时对辖区内40余处池塘、河道等水域逐一排查,设置警示标识,加装防护栏;坚持每日对重点水域巡逻,已劝阻多起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行为。
发挥“五老”优势
凝聚社会合力
救生设备全覆盖、重点人群包保全覆盖、日常巡查全覆盖、动态监管全覆盖,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繁昌区关工委班子成员也分别联系并下沉到各镇(繁昌经开区),不定期进行巡检,向镇党政领导建议增设有关重点水域技防设施、为参与巡查的“五老”配备必要的防暑用品等,得到重视和采纳。无为市实行“五老”人员防溺水网格化管理,全市496个关工委动员3272名“五老”同志,参加812个防溺水巡查小组,不间断开展防溺水巡查。同时开展“五老”防溺水结对关爱服务,对留守、流动和困境“三类儿童”做到“五老”人员包保到人。南陵县各镇结合实际对监控水域和对应的巡查“五老”作了精心安排。全县参加防溺水工作“五老”共3124人,其中参加巡查2129人,巡查塘口4952个。许镇镇对所有重点监控水域都与水面承包人签订了防溺水责任书,扩大了防控面,有效地将监管关口前移。工山镇对重点水域安装了防溺水高清监控摄像头,对游泳人群高度聚集的大工山水库每天都安排包括“五老”在内的五个人值班小组予以监管。弋江区注重在联防联控、巡查防范中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全区关工委“五老”参与人数1394人,组成了由“五老”为主体的防护队伍76支,防护成员490人,会同街道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到各村居进行督查,开展巡护667次,隐患排查190次。同时,对43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家庭督促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
坚持堵疏并举
丰富暑期活动
7月21日,2025年芜湖市“皖美护童点亮未来”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在湾沚区鸠兹湾正式启动。来自全市的100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低保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齐聚于此,开启为期10天的沉浸式成长旅程。夏令营由市民政局、市关工委、市妇联共同主办,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丰富暑期生活,促进健康成长。
南陵县各镇关工委与妇联、团委合作,动员暑期返乡度假的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各类公益课堂;籍山镇15个社区都开办了暑期留守儿童公益性课堂,吸纳了700余名学生在公益课堂学习。县关工委组织“五老”以农家书屋、儿童之家为阵地,为“三类儿童”提供阅读和文体活动空间。既解决了暑假期间家长的看护难题,又使青少年有个安全有趣的好去处,实现了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湾沚区红杨镇西河社区关工委联合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在池塘边近距离观察救生圈、救生竿等救援设施,现场演练“抛、拉、伸”标准化救援动作。这种将课堂搬到实地、把道具变成真操实练的沉浸式教学,让孩子们真正掌握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实用技能。花桥镇九十殿村关工委开办爱心托管班(义务辅导班)已持续14个年头,托管班服务对象大部分是留守、单亲以及实际无人看护的困境儿童。课程设置包括作业辅导、球类、绘画等,实现“家门口”到“校门口”(托管班)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以“三类儿童”为主体的关爱对象近500人次。繁昌区关工委在强化“防”的同时,坚持堵疏结合。以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活动为载体,联合工青妇等部门在各社区开设暑期公益托管课堂。这些公益课堂或邀请旗帜报告团成员讲述长征故事、革命故事和本地英烈事迹;或邀请有关专家讲解安全知识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常识;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教习歌唱、传授体育技能和讲授科普知识。区国防教育中心对四年级以上学生开展暑期游泳技能培训,2024年已举办7期计1266人,2025年计划开展8期计1600人,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暑假。无为市关工委坚持“学校引领,丰富实践内容;家庭参与,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助力,扎实开展教育关爱活动”。各镇、市直单位和村(居)关工委以及关工小组,动员鼓励广大“五老”同志和在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和“法制关爱·护航成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素养,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开展对“三类儿童”关爱服务。借助“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文化站和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室等阵地,为“三类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抚慰、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等服务,通过演讲、读书、讲故事和书画、球类、棋类等文体娱乐活动,让“三类儿童”在暑期有所去、有所学、有所玩、有人管,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快乐度夏。
站好“最后一班岗”
守住“最后一公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溺水工作相关要求,市关工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关工委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秋季开学前防溺水安全“最后一公里”不失守。
无为市进一步强化关工委组织在防溺水工作中的协同配合职责,主动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联系,全力做好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宣传教育;加大“五老”志愿者参与重点水域的巡查劝导的力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如缺少警示牌、护栏破损等)及时向所属责任单位反馈,督促整改。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群体,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南陵县关工委8月19日召开“防溺水”工作推进会,在开学前的最后阶段进一步动员广大“五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巡查频次,检查防控水域设施设备,重点水域专人值守,分片负责,不留死角。镜湖区关工委针对镜湖水域发现家长带孩子违规游泳问题,迅速联动范罗山街道体育场社区党委,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强化现场劝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五老”志愿者与物业协同,在镜湖水域周边加大巡逻力度,对违规游泳者进行面对面劝导。二是扩大警示宣传。通过社区微信群、居民群群发《防溺水安全呼吁书》,同时在水域周边增设临时警示标识。开展“水域安全进家庭”专项宣传,强化家长监护意识。三是聚焦问题短板。组织“五老”集中清理塘口周边杂草,拓宽巡查通道,确保救生设备取用便捷,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开展施救。弋江区关工委聚焦重点监管,将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流动儿童纳入日常监管视线;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生)“邻里盯防”机制,组织本村老人加强对目标人群午后时段外出“野泳”的重点盯防,确保重点时段有人管、“目标”去向有人知。克服麻痹厌战情绪,组织 “五老”成员对辖区内江河湖泊、积水坑地等危险区域和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多次全覆盖巡查、检查,对设施缺失或损坏的及时修缮补齐。湾沚区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冒着高温酷暑深入镇村,宣传、督促相关要求贯彻落实,看望现场巡逻值班的防溺水“五老”志愿者。陶辛镇关工委班子成员在持续高温下加大督查力度,对全镇重点水域,危险地段逐水面、挨地段再次仔细排查,认真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红杨、六郎、湾沚、花桥等镇关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到沟渠塘口堤坝等水域现场,向值班巡逻的“五老”进行宣传,让相关要求在基层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中得以落实。红杨镇红杨小学关工委在暑假渐近尾声时,组织“五老”志愿者对8个村居的50余名学生开展家访,再次敲响防溺水安全警钟。繁昌区各级关工委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包保责任压实到位。区、镇关工委以主责主角主业定位自身,坚持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切实做到责任水域包保到位、分组分时段巡查安排到位。为延长巡查时段,镇、村(社区)关工委主任和执行主任主动补位,加入巡查队伍,使日常巡查由原来的三个班次扩展到四个班次,进一步提升巡查实效。拓展渠道巩固成果。在强化“防”的同时,坚持堵疏结合,区、镇关工委以暑期“三结合”活动为载体,联合工青妇等部门在各社区(街道)开设各类暑期公益托管班共20余个,入班学习的少年儿童近千名,既解决了暑假期间家长的看护难题,又使青少年有个安全有趣的好去处。
(本版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芜湖市关工委《关爱明天》官网提供)
芜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