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让我慢慢地靠近你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04版:留春       上一篇    下一篇

顺俊

在民间 ,一直有所谓“夫妻相”的说法,而夫妻相也确实普遍存在。

曾有网友调侃一对明星夫妇:“鲍蕾像是陆毅戴了假发的样子。”两人都是瘦长脸型、细长眼睛、高鼻梁,神态高度同步,笑容尤其眼神中的温柔感如出一辙。

有意思的是,一对成都情侣在网上晒出两人的合照,竟意外迅速走红。网友发现,这对情侣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五官、体型、神情,甚至连微笑起来嘴角的弧度都一模一样,简直就像亲兄妹。有好事者建议他们去做亲缘鉴定。这对情侣还真做了鉴定,检测结果出炉——两人亲缘关系的概率小于0.0001%,基本可以判定他们之间绝无血缘瓜葛。感到有趣的网友纷纷跑到两人社交账号下评论:“这岂不是自己和自己谈恋爱了”“以后生个孩子,一家三口合用一张脸”…… 趣事背后,也还是有逻辑可循的。有研究发现,相似度超过80%的人,更容易成为伴侣。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和自己容貌特征、兴趣喜好等相似的人接近,因这类伴侣大多相互更有亲近感,更易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心理学家称之为“同类吸引”效应。

许多结婚多年的夫妻,经过长时间共同生活后,长相会日趋相似,甚至肤色、体型、发质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趋同。有专家对此做过专项研究,认为形成“夫妻相”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夫妻之间在无意识模仿、情感共鸣以及微生物群交换等过程中,其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喜怒哀乐、价值取向等会潜移默化地相互靠近、趋于一致。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不断渗透、由内而外的自然释放,是一对夫妻相濡以沫、情深意浓的最好见证,长久的相伴相知,相互吸引,让他们在生活行为、精神气质上形神契合。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夫妻相”来自于夫妻恩爱,它是经过岁月考验、时间打磨的爱的力量展示。

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夫妻或者恋人会不知不觉地“雕刻”对方,希望自己爱人的改变是朝着自己所希望的理想方向发展。西方把这种夫妻双方彼此影响、彼此改变的现象称为“米开朗琪罗现象”。

这样的愿景、这样的雕刻、这样的文化基因,我国古已有之。《诗经》中有很多诗篇都是描绘夫妻感情、恩爱的。古人用“鹣鲽情深,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意合,融洽谐乐,这样的关系成为家庭和睦的标尺、社会稳定的基石。

《诗经·郑风·鸡鸣》记录了一对普通夫妻的日常。拂晓时分,妻子叫起丈夫,夫妻两人在甜蜜的应答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心灵契合、爱意浓浓。妻子畅想着丈夫猎获野鸭大雁后,她将其做成美味佳肴,两人一起饮酒共享,相伴到老(与子偕老),憧憬着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丈夫理解妻子的辛劳(来之)、温顺(顺之)和情意(好之),深受感动,赠佩以报。相互珍视、相互体贴、相互滋养,何其美妙!“琴瑟在御”成了后世形容夫妻和谐的最高意象。

《小雅·车舝》中,新郎对新娘充满了敬仰和赞美之情,将她比作令人仰望的高山和宽阔光明的大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期待妻子高尚的品德能对家庭产生积极影响(令德来教)。《齐风·鸡鸣》中,则是妻子坚决而智慧地催促丈夫起床上朝(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督促他去履行职责。

古往今来,多少夫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呵护着他们的静好岁月,用心雕琢着属于他们的夫妻相。

人这一生,父母兄弟不可选,前途道路也不易选,可选的大概也只有朋友、伴侣了。能有一个相伴一生的知心爱人,是上天最好的馈赠,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曾受邀出席过市残联为50对残疾人夫妻举办的集体婚典活动。这些夫妻中,多数婚龄超过10年,更有相伴近半个世纪的夫妇。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有着相同的幸福”。我发现,从小心翼翼的搀扶、整理衣襟的轻柔、含情脉脉的眼神,到脸上绽放的笑容、夫妻间的默契,他们竟是那么地一致。这是爱的共鸣、爱的交响!正是爱,让两个原本生活经历、性格习惯不同的男女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学习、理解、欣赏、包容,慢慢靠近,相互靠泊,在岁月的长河中奋楫、泛舟……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分享你的寂寞你的欢乐,还有什么不能说。让我慢慢地靠近你,伸出双手你还有我,给你我的欢笑我的祝福,生命阳光最温暖。”

或许,这首歌里藏着“夫妻相”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