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能不能让群众满意?人大代表来“监考”。近年来,无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作为为民履职的重要抓手,强化“全链条跟踪、精准化监督、闭环式问效”,推动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的5个民生实事项目从“纸上清单”加速落地为“身边幸福”,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点赞”。
让群众选题 实现“由民作主”
民生实事办什么,要听民声、聚民意、汇民智。2022年以来,无为市积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取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增进民生福祉,逐步推动市镇两级票决制工作全覆盖,构建“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闭环机制。
在镇级人大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今年初,无为市开展了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市20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票决制工作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经过进一步梳理征集项目情况,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筛选,确定6个项目作为2025年市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1月10日,在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310名无为市人大代表认真履职、郑重投票,经差额表决,最终选定工人文化宫、杏花泉中心小学天井山分校、养老服务中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等5个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超4.2亿元。
“这些项目都是群众‘点单’最多的‘关键小事’,票决过程公开透明,我们代表投票时心里特别踏实。”无为市人大代表李守祥说。
沉浸式监督 确保“全程护航”
票决不是终点,落实才是关键。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的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跟踪机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开花,使民生愿景真正变成幸福实景。
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落地见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成立5个监督小组,由常委会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邀请市人大代表参加,开展“沉浸式”监督。
在工人文化宫建设现场,监督小组仔细查看工程进度,检查施工质量,与各方人员交流,了解是否存在困难问题和工期延误风险;在实地查看杏花泉中心小学天井山分校项目进展时,高度关注教学设施规划、校园安全保障等细节,询问师资配备前期筹备情况;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建设进度,查看养老服务功能布局、设计等是否合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调研中,实地查看小区供水改造及停车位、安防等配套设施规划情况,询问居民对改造效果的意见;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施工现场,了解道路提质工程进度,询问施工对村民出行的影响,收集群众对道路建设的意见建议。
“我们不仅看进度,更查质量、访民意,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小组成员说。
用实效说话 助力“办好实事”
监督是否有力,还是要用实效评判。目前,5个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带来的变化让群众可感可及。
在工人文化宫建设现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正有序推进内部设计与规划。市总工会负责同志介绍:“文化宫建成后将成为集风采展示厅、援助大厅、服务大厅、书屋、运动馆、健身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同志补充道:“我们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心实践站融入文化宫整体布局,这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创新举措,也能依托文化宫职工聚集优势,更便捷地服务代表、联系群众,更广泛地收集民意、凝聚民智,打造职工群众身边的民主实践阵地。”
在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现场,民政局负责同志介绍说:“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6903万,在原社会福利院基础上进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养老床位约400张。目前我们正同步推进医疗用房、智慧养老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预计10月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提升服务质效,我们提前谋划、先行一步,今年3月就已经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合肥瑶海静安养亲护养院,在院内建设一级医院,创新打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补齐无为市中高端养老服务体系短板,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将新建联网道路32条35.1公里,涉及全市14个镇29个行政村,受益群众6370户以上,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工里程20公里。监督小组在红庙镇横塘行政村实地察看时,一条崭新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映入眼帘。“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平时骑车都颠得不行,一到下雨天更是没法走。现在铺上了水泥路,不仅平整宽敞,也安全方便不少,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横塘行政村董碾自然村村民激动地说。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持续跟踪问效,确保这些民生项目真正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伍匀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