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丁忠敏:数据砺剑淬炼猎凶尖兵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世宁

“多抓一个犯罪分子,社会就多一份安宁。”这句朴实的誓言,是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丁忠敏最硬核的注解。4600多个日夜坚守追逃一线,他带领团队连续两年斩获全国追逃战绩第一名,亲手终结25年命案积案,更以“数据利剑”革新刑侦模式,将破案时效推入“12小时时代”。

2025年春节期间,当潜逃25年的命案逃犯倪某俊被押回芜湖,丁忠敏紧攥卷边泛黄的旧案卷,指节发白——这本承载着血泪的卷宗,他整整追索了7年。

2000年无为街头抢劫案致一死一伤,凶手仿佛人间蒸发。2018年,丁忠敏接下这桩公安部督办的积案,立下“必破此案”的军令状。从此,-30℃的东北雪原,他睫毛挂霜蹲守排查;酷暑的云贵川腹地,他汗水浸透警服逐户走访。无数深夜,电脑屏幕映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嫌犯不到案,追逃不停歇!”这信念早已刻入骨髓。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倪某俊在河北现身的消息传来。“爸、妈、老婆,对不住了,有任务!”丁忠敏撂下电话,带队星夜北上。在冰天雪地里蹲守两天两夜,倪某俊终于落网。二十五载悬案告破,受害者家属等到了迟到却无比坚定的交代。

丁忠敏的字典里没有“退却”。抓捕涉黑逃犯高某明时,一辆失控轿车将他撞飞在碎石路上。腿部剧痛钻心,眼看高某明逃窜,他嘶吼“别管我!不能让他跑了!”,拖着伤腿猛追百余米直至倒下。医院诊断结果显示腿部骨折,医生严令静养三月。可打好石膏当天,他就咬牙重返岗位:“案子没结,我躺不住。”强忍剧痛研判,丁忠敏精准锁定藏匿点,最终亲手将逃犯抓获。

科技是新时代刑警的利剑。2024年10月,芜湖突发抢劫重伤案。丁忠敏立即启动“多维数据挖掘模型”。办公室键盘声如急雨,他紧盯屏幕,飞速整合碎片信息还原受害者轨迹,锁定核心区域可疑人员;运用“人像比对+时空碰撞”,将监控中一个刻意躲避镜头的模糊黑影精准匹配为嫌疑人夏某某,拼凑出其“逃离—隐匿”的时间线。从接警到完成抓捕,全程仅十二小时!

作为工信部高级大数据分析师,丁忠敏积极推动警企协作,创新搭建“盗窃前科预警”等实战模型,将刑侦模式从“被动应对”革新为“预警+精准打击”。2023年以来,他研判抓获历年逃犯2300余人,其中命案逃犯38人,追逃战绩连续两年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追逃研判专家”称号。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金牌职工”“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提炼的“芜湖经验”“芜湖智慧”走向全国。在“丁忠敏情报研判追逃工作室”,他以战代训,培养出多名省级业务骨干。

荣誉背后,是对家人的愧疚。多少次团圆饭缺了他,多少回深夜归家孩子已在梦乡。妻子红着眼眶抱怨:“家里像没你这个人……”却总默默为他收拾好行囊。她懂他肩头警徽的重量。

“丁队,这么拼值得吗?”面对年轻同事的疑问,丁忠敏目光投向窗外万家灯火:“每破一案,或许就少一个家庭破碎;每抓一犯,就能让更多人安心走在街头。这份守护平安的踏实感,千金难买。”

十三载寒暑,丁忠敏将热血融入藏蓝警服。风雪夜坚定的眼神,伤腿追击时的嘶吼,屏幕前专注的凝眸——都是他写给平安芜湖最硬的答卷。警徽无声,誓言永恒,丁忠敏的追凶路,仍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光亮里坚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