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帆 李斌
9月1日,芜湖市盲人学校迎来新学年开学日。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场场特殊的招生面试正在有序进行——主考席上,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走进考场的,则是怀揣着播音梦想的视力残疾考生。这里,便是播音主持班(中职)的招生现场。
这样的面试已是连续第二年举行。去年9月,该校在全国率先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吸引了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最终17人顺利入学。谈及初衷,校长席蔚菁说,一直以来,视力残疾群体就业通道狭窄,基本局限在推拿按摩。“不少孩子明明对声音、对表达有热情,却只能因为现实放弃爱好。播音主持专业的开设,就是想给他们一个逐梦的机会。”和去年一样,今年的招生面试,首日便吸引了10余名学生,最远的来自河北;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经30岁。
面试现场,针对学生特点,流程设计格外用心:着重考察学生的跟读、音色和基本学习能力。此外,生活自理能力等也是关注点。“孩子们虽然看不见、看不清,但对声音的敏感度很强,尤其是跟读速度,绝大多数正常的孩子都比不过。”学校老师曹敏说。
16岁的桂同学来自三山经开区,先天视力残疾,靠着一副1500度的眼镜,在学校的关心下读完了初中。毕业后,她不甘心待在家里,听到消息后,赶紧预约报名。面试中,她即兴朗诵了《孙权劝学》,标准的普通话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赢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成功入学的桂同学十分兴奋,在父母和老师的陪伴下,走进宿舍、教室,感受这个全新的环境。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盲文等公共基础课程,结合专业属性,我们安排了普通话、发声学、新闻学、形体礼仪等课程。”播音主持班老师周丹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外界、提高水平,学校还与媒体机构、艺术类院校密切合作,邀请专业老师来到班级授课。扎实的课程体系结出了亮眼成果,在去年举办的全省中职学生朗诵比赛中,播音主持班的首届学生摘得一等奖。
梦想之外,就业是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席蔚菁校长坦言,目前视力残疾群体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就业路径仍在探索,但也有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和一些大型企业形成了合作意向,重点关注电话客服、电商直播、厂区播音员等岗位,学校也通过兴趣班、社团活动锻炼和挖掘孩子们在音乐、配音等方面的潜能,拓宽就业面。”同时,席蔚菁也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媒体机构能给这些孩子多一点关注:一个实习岗位、一次合作机会,就能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就业能力。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这群心怀热爱的学生,终将借着声音的翅膀,冲破视力的局限,为自己铺就一条满是希望的征途,拥抱属于他们的、格外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