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扬 文 卫晗慧 摄
在繁昌区西南部,中分村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这里不仅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古民居,更因一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而载入史册。如今,这片曾是新四军浴血奋战过的红色热土,正以“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创新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走进繁昌区中分村,村口高大的“将军连理树”便映入眼帘。酷暑时节,浓密的树荫为行人撑起一把天然的“遮阳伞”。中分村红色讲解员刘璐介绍道:“这两棵树见证了谭震林将军和夫人田秉秀在烽火岁月中的浪漫爱情故事,时至今日依然生机勃勃。”
中分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分村的红色基因,始于1938年。那一年,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谭震林将军的率领下进驻村庄,将这里作为繁昌保卫战的指挥中心。1938年12月26日,日军向中分村发起突袭,谭震林指挥五团奋起反击,最终收复繁昌城,成为抗战史上的重要一役。
“当年新四军与村民鱼水情深,这份红色血脉一直激励着我们。”刘璐说。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自发传颂红色故事,保护革命遗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
如果说红色是中分村的底色,那么绿色则是其发展的亮色。近年来,中分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探索出一条“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共富路径,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
昔日繁昌保卫战的指挥中心和战场,今天已经建设成为红色教育的大课堂。2017年12月19日,中分村成立“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1年,中分村又注册成立“芜湖红色中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资源,打造“红色学堂”研学基地。短短三年间,累计承接研学培训180余期,参训学员超1.5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930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700万元,带动周边增收46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五年前翻了两番。2024年,公司与途居马仁山露营地合作,全年接待游客及学员10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056万元。
“中分村将红色资源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合,引入途居房车露营地、电竞小镇、香枫农庄等19家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红色旅游+休闲观光+乡村体验’的产业集群。”中分村党总支书记徐成龙介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近就业等方式共享发展红利。72户村民入股成立的“美丽中分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仅2023年就实现收益30余万元,村民分红58.38万元。
“我们不仅要红色传承,更要绿色发展。”徐成龙说,合作社通过承接小型公益工程、销售“中分有礼”农产品礼包,年增收70余万元;入股马仁山露营地二期项目后,预计惠及300余户村民。此外,村里还打造了200亩创意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旅融合,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银行”。
如今的“红色中分”,已揽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站在“将军连理树”下,徐成龙信心满怀:“未来,我们将深化‘红色教育+绿色产业’双轮驱动,让中分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