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碧血忠魂铸丰碑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T01版: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丁 瑜

回顾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程,感慨万千:岁月峥嵘,道阻且长。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外敌入侵,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人口最多的巨大代价,第一次取得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全面胜利,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个伟大胜利,一洗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是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从此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现在芜湖辖区内的无为市、南陵县和镜湖、繁昌、湾沚、弋江、鸠江五区及周边地区,是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主战场之一。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依皖南山区,北临江淮平原,处于华东交通枢纽位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芜湖是防守南京的中国军队由西向东的必经通道,控制长江中下游航运的咽喉要地。同时,芜湖物产资源丰富,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安徽最早对外开放口岸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具有军事和经济双重价值,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1937年12月10日芜湖城被日军侵占后,芜湖成为日军在皖南、皖中发动军事侵略和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日军在芜湖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疯狂镇压芜湖人民的反抗行动,给芜湖造成重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军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更是给芜湖人民留下了长期难以愈合、无法计算的沉痛伤害。

在芜湖沦陷前后,以川军为主力的中国军队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在芜湖多地进行了激烈抵抗。在付出惨痛代价后,仍难以改变战局。城镇不断丢失,皖南门户洞开,日军的攻势更加嚣张,国民政府和军队建立在皖南山区的后方基地受到严重威胁。直到新四军进驻皖南、皖中,成为皖江地区抗日的生力军,才改变了这种危险的局面。

1938年春,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集中于皖南进行整编后,第一、二支队奉命继续东进,第三支队留守皖南。同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进驻南陵土塘,在此指挥全军。10月上旬,新四军第三支队奉第三战区命令,正式接防芜湖、青弋江一线的防守阵地。12月,由于皖江地区沿江的重要城镇大通、铜陵、顺安相继失守,新四军第三支队奉命进驻铜(陵)繁(昌),与先后调回皖南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第二支队三团在芜(湖)泾(县)青(阳)南(陵)铜(陵)繁(昌)地区与日军作战。新四军在皖南,从1938年10月夺回被国民党军队丢失的青弋江前沿阵地红杨树开始,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前,同日军大小战斗数百场。据国民党军令部派驻新四军军部联络官上报材料统计,到1939年底,新四军取得胜利的战斗就有297次,其中多次重大战斗、战役,如马家园战斗、奇袭官陡门、五次繁昌保卫战、南繁战役等就发生在芜湖区域内,作为新四军的经典战例载入抗战史册。

在芜湖江北地区,1938年4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进入无为、巢县、舒城、桐城、庐江等地,寻机杀敌,于5月12日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全歼坂井支队一部。此战为新四军成立后第一次独立作战。到同年10月的5个月内,新四军第四支队在这一地区进行20余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900余人,俘日军8名,牵制了日军西犯武汉的行动。新四军用辉煌的战绩重振皖南、皖中军民的抗战信心,用事实打破了“亡国论”“日军不可战胜论”,驳斥了顽固派对新四军种种无端攻击。

新四军是一支主要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部队,成立初兵力不足、装备极差,缺乏在平原和水网地区的作战经验,不具备担任正面防御和大规模作战的条件,却在战斗中越打越强,成为日军挥之不去的噩梦。根本原因,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新四军广泛团结动员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敌,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护民爱民,与人民群众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在新四军的重大战斗中,总能看到老百姓踊跃参战支前的身影。皖南事变发生时,皖南各地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冒着巨大的危险,帮助部分新四军指战员成功突围。其中近700名新四军官兵是在繁昌沿江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接应下到达江北,和其他突围的战友一起,在无为人民群众的帮助下重新集结,成为新四军第七师的一支骨干力量。人民群众是新四军的胜利之本、强大之基。

1941年5月1日,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正式宣告成立,担负开辟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日、伪、顽军队的包夹下,新四军第七师深入敌后,从一块狭小又孤立的区域起步,转战皖江南北,经过4年多艰难的军事斗争,共毙伤及俘虏日、伪、顽军近5万人。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建成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包括芜湖区域内江北无巢中心区的无为部分,江南地区以繁昌为中心的南繁芜抗日根据地和以十连、埭南、奎湖为中心的南芜抗日根据地,如八百里皖江上的中流砥柱,搏击惊涛骇浪,屹立在皖江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芜湖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先烈用碧血忠魂铸就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牺牲的烈士英名。我们抬头仰望,上面有戴安澜、吕惠生、王道宏、罗峰、苏拓夫、金涛、刘全、张洁亚、张英安……这些在抗战中牺牲的芜湖英雄儿女和在芜湖牺牲的外地籍英烈的名字,还有更多的无名烈士。

八十载岁月峥嵘,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向英烈致敬。颂曰:华夏英魂,民族之光,彻照长夜于岁月仓皇;传承后辈,振尔浩气,永续和平为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