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交申请到贷款批复,都不到10个工作日,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解了我们燃眉之急。”作为一家多年深耕环保木质包装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企业,芜湖永庆包装有限公司近年来新投入年产10万立方米人造板项目,急需一笔流动资金补充日常经营。
“我们在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上留言说明贷款需求后,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应,芜湖金融监管分局主动联系我们,根据我们资金需求情况,组织多家银行与我们对接,最终中行芜湖分行,迅速制定专属金融方案,在原有授信320万元基础上,再增加180万元,成功批复500万元授信。”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发展信心更足了。”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面扩、价降的积极成效,但部分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仍存在难点和堵点。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芜湖金融监管分局深入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聚焦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为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建立“快速通道”。
一企一策,建立企业融资快速响应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题,芜湖金融监管分局建立“企业融资问题台账”,实行“125”工作机制,即1天内受理、安排多家银行2天内对接、5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办理结果,逐一销号解决,力争实现受理率、办结率和满意度3个100%,目前已帮助12户企业解决资金需求近8000万元。
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时,芜湖金融监管分局通过统计分析问题来源,提炼总结“一类问题”,通过完善机制建设,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把破解“急性病”和根治“慢性病”结合起来,确立6项具体攻坚目标,制定《解决科技型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共性问题的工作方案》,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芜湖鸠兹科创湾”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多贷,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带动金融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确保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
优化服务,全面实施“普惠直达”工程
芜湖金融监管分局要求银行机构单列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建立续贷沟通提醒机制,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月与企业沟通,力促中小微企业贷款“应续尽续”。全面落实尽职免责新政,实行“应免尽免”,全力推动对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投放力度。联合市发改委推动我市“信易贷”平台建设,通过公积金、水电气、纳税数据等数据归集和应用,实现企业“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
持续推动“保险+信贷”模式落地,让保险成为“信用通行证”,有效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中国信保安徽分公司皖南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持续加大银保联动,积极推动中小微保单融资业务,可以让保单转化为资金,为外贸企业发展‘输血补气’。今年1—7月,累计为34家企业提供信保项下融资增信支持29.65亿元。”
芜湖金融监管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2.27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速11.60%,高出各项贷款增速4.01个百分点。全市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525.15亿元,余额同比增速30.94%,全省第一。
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深走实
“找不到”与“信不过”是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两大症结。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全面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做好精准化走访,并将走访范围扩展到所有民营企业、外贸企业以及新注册市场主体。
通过走访,实现把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推给银行机构,要求银行机构落实“311”融资工作法,即“3日内快速对接、1周内尽职调查、1月内作出授信决定”,实现只要合规持续经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真实的融资需求、贷款用途合规,都可以通过该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截至7月末,全市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42.7万户,进入推荐清单企业1.79万户,通过机制累计授信584.71亿元,累计贷款496.99亿元,授信率、贷款率分别达98.8%和97.1%,均位列全省前列,贷款平均利率为3.25%,全省最低。
“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芜湖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金融资源保障、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以实现对符合条件申贷企业“应贷尽贷”“能贷快贷”,为我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提供强劲金融动能。
王书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