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烽火官陡门 逐梦新征程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从事多肉稀有品种种植的创业者

□记者 赵丹丹 王俊 文 陈洁 摄

一声枪响,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八分钟奇袭,铸就了一段抗战传奇——1939年,新四军以一场官陡门大捷,狠狠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彰显了出奇制胜、英勇机智的战斗精神,成为抗日战争史上一次经典的奇袭战例。

站在昔日战场的旧址之上,曾参与官陡门大捷纪念馆筹建工作的老党员、原官飞小学校长杨代银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历史。抗战时期,官陡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邻近飞机场和铁路,1937年12月10日,日军侵占芜湖后,将官陡门作为重要军事据点派兵驻守。为了给驻芜日军以沉重打击,鼓励敌后广大民众坚持江南抗战,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率领二支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官陡门奇袭战,仅用8分钟便攻占了敌军司令部,端掉了敌据点。

时光荏苒八十余载,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尽,英雄谱写的抗战壮歌仍然在这片土地上激荡,红色基因深深植根并催生澎湃发展动能,在烽火传奇中续写着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篇章。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官陡门大捷所在地——鸠江区官飞社区,宽敞的沥青路整洁通畅,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垂钓中心的水塘畔遮阳伞下,钓鱼爱好者正在耐心等待鱼儿上钩;近两年走红的星野、拾光露营地野趣横生,即将迎来客流高峰……

“我们把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居民。”官飞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华涛介绍,社区从群众最急盼的道路开始改起,把曾经坑洼积水的村道路修成6米宽沥青路,还安装了86盏太阳能路灯,现在居民晚上散步不用摸黑,下雨天鞋上不沾泥。在环境治理上,社区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对汪家村、东邢村等居民组实施系统性改造,通过“村道硬化+绿化升级+改水改厕+小菜园改造”四位一体工程,构建起“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体系。

经济发展方面,官飞社区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引擎,盘活社区闲置耕地,引入鱼虾养殖、精品果蔬等农业项目,增加居民土地流转收入。与此同时,创新“集体资产+市场运营”模式,对闲置的厂房、塘口进行公开招租,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并成立“芜湖竞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实现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充满干劲拼发展,敢于创新趟新路——在官飞社区的发展路径中,处处可见不畏艰难、出奇制胜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也融入干事创业的个体之中,让他们敢拼敢闯、求新求变。

在毗邻官飞社区办公楼的塑料大棚,花盆里栽种着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多肉植物,有的像葡萄,有的像石头。“我们瞄准小众赛道,从十年前开始做稀有品种的多肉植物种植销售,那时国内做这个的总共只有三四家。”种植户岑萍指着一盆盆多肉如数家珍,“这个叫‘小红嘴’,你看像不像一张小嘴巴擦了口红?这个叫‘红光阳’……”

岑萍告诉记者,当时一盆稀有品种能卖到千元以上,而且十分畅销,甚至一度远销到海外,随着近几年入行者迅速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岑萍和合伙人不断尝试拓宽销路,“之前做网店,这两年开始做直播,总之就是适应变化、积极应对。”

官飞社区和官飞人的奋进史,也是鸠江区整体发展的一个微缩景观。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鸠江人展现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奋进姿态,今年上半年,鸠江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全区实现GDP 334.5亿元,增长6.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及全市1.5、1.2和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9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展现出稳中向好、韧性十足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创新,是鸠江区最鲜明的标识。今年上半年,鸠江区围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赛道梳理创新场景25个,科创基金投资科技型企业13家;跨境电商直报航线打通,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前列。从“制造”到“智造”,从“引资”到“选智”,鸠江正以创新动能重塑区域竞争力。

从枪林弹雨的抗战年代,到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官陡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始终跳动着红色脉搏,激励着一代代鸠江人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鸠江人正以不畏难、不惧险、不停步的劲头,将红色基因扎根于创新实践,奏响更加激昂奋进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