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慧
一、什么是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肠梗阻等)和药物因素后,主要以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粪便干硬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肠病。若上述症状持续大于六个月,则为慢性便秘。便秘作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疾病,其患病率约为10.1%,在中国城市女性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5.2%。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如何诊断
1.哪些人容易出现便秘
平时喝水少,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快,有克制性排便习惯、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等。
2.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罗马Ⅳ标准,符合以下条件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满足以下2项或更多:
排便次数少:每周<3次。排便费力:≥25%时间需用力。
粪便干硬:≥25%时间呈块状或硬便(布里斯托大便分型1—2型)。
排便不尽感或阻塞感,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
注意:在便秘的诊断中,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以及是否为药物相关,若出现以下“报警症状”(年龄大于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体重下降、贫血、腹痛、腹部包块,有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家族史、便秘腹泻交替),需及时就医完善相关实验室、影像学及结肠镜检查。
三、当诊断为便秘的时候,该如何治疗
首先基本原则就是阶梯式调整,个体化综合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睡眠,避免焦虑情绪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每日25—30g):如燕麦、红薯、绿叶蔬菜、奇亚籽。
多喝水(每日1.5—2L),晨起空腹喝温水可刺激胃肠蠕动。
适量摄入益生菌(如酸奶、发酵食品)。改善睡眠,避免焦虑情绪。
运动:推荐运动量30—60分钟/次,大于2次/周(如快走、瑜伽等等),促进肠道蠕动。
排便习惯训练:固定时间排便(如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避免久坐、忍便。
每日至少进行2次餐后30分钟的排便尝试,每次5—10分钟,用力时间小于等于5分钟,排便力度掌握在最大力度的50%—70%。可采用蹲位排便或是使用坐便器时添加脚凳。
2.如果通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不能改善便秘,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切忌随意口服泻药。
下面了解一下常用的帮助排便药物:
渗透性泻药(安全首选):如聚乙二醇(福松)、乳果糖(杜密克),通过软化粪便起作用。
容积性泻药(安全性高):如欧车前、小麦纤维素(非比麸),需配合大量饮水。
刺激性泻药(短期使用):如比沙可啶、番泻叶(长期用可能导致依赖)。
润滑性泻药:多库脂钠,开塞露(临时缓解嵌顿粪便)。
促分泌剂(可缓解腹痛,改变粪便形状,加快每周自发排便的次数):芦比前列酮,利那洛肽。
促动力剂:普芦卡比利。
其他:微生态治疗如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中医针灸等。
注意事项:需到医院专科就诊,根据情况给与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忌自行滥用药物。
3.生物反馈治疗
针对盆底肌功能障碍(如排便时肌肉不协调),通过仪器训练改善。
4.经皮穴位电刺激
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方法,从而改善胃肠道动力。
5.骶神经刺激
推荐用于所有非手术治疗手段失败后术前治疗手段,但目前应用较少,充分证据不足。
6.精神心理治疗
积极地自我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情绪发生。若心理障碍较重,可就诊心理科医生采取联合治疗。
7.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解决便秘,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或灌肠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评估为慢传输型便秘,可选择手术治疗。
四、如果诊断为便秘,什么样的诊治流程规范
分层诊治:根据严重程度,分层治疗。
初诊的慢性便秘患者在排除继发因素后可首选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然后再是药物治疗。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验治疗无效者,可予以结直肠功能学评估,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特殊人群的诊治:老年人、儿童、孕妇、服用阿片类药物的人群,要详细了解病情,积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切忌盲目服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