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脚步向下 民心向上 南瑞街道“百日入户”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俞冰清 实习生 李梦君

一场始于去年年底的“百日入户大走访”,已在南瑞街道建起根基,其带来的温度与力度,始终在街巷楼宇间持续传递。覆盖8个社区、93个网格、超7万居民——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民情地图,是基层治理从“知民情”向“解民忧”“预民需”迈进的关键一步。

走访大半年以来,它所积累的数据正在“开口说话”,它所建立的机制仍在有效运转,它所凝聚的共识正悄然改变社区的治理生态。一场大走访,走出的是民心冷暖,激活的是治理末梢,夯实的是执政之基。

数据“活”起来,服务更精准

“过去我们是‘等服务上门’,现在是‘送服务上门’。”南瑞街道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走访所形成的人口、需求、问题等海量信息,并未沉睡于档案柜中,而是持续迭代、动态更新,成为街道绘制“民情热力图”、制定“问题清单”的重要依据。

停车难、宠物扰民、养老服务……这些居民反映集中的高频诉求,在数据的精准定位下,获得了更精准的解决方案。锦坤园社区针对空巢老人建立了“每周一问候、每月一上门”关爱机制,由社区干部与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精神慰藉;沐荷园社区则通过居民公约形式明确文明养宠规范,依托邻里相互监督推动落实,共同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因数据的持续注入而得到优化。社区通过定期分析居民需求变化,提前预判服务缺口,推动资源向需求密集区域和群体倾斜,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精准调度,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响应效率和满意度。

机制“转”起来,治理更闭环

大走访不仅全面摸清了基层问题,更推动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治理新机制。“居民议事会”正是其中典型。这一由大走访孕育产生的共治平台,已在各社区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形成了“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完整治理闭环。

在沐荷园社区,通过议事会平台,不仅高效推动了垃圾分类点优化、非机动车棚新建等工程,还成功化解多起积压已久的邻里纠纷,社区自我协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江城国际社区针对独居老人建立了“每日巡防”制度,及时排查并解决多位老人的急难问题;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电瓶车充电难题,社区快速响应,协调增设充电桩10余座。奥园社区推出“楼道灯快速报修”响应机制,实现从居民报修到修复完成不超过24小时……这些从走访实践中“长”出来的新机制,有效确保了民生问题“不悬空”、落实解决“不空转”,逐步走实了一条“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民心“暖”起来,根基更牢固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大走访中建立起的深厚干群信任,已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最宝贵的财富。铁桥社区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失业人员技能单一,立即主动对接资源,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持续跟踪就业进展,成功帮助数十位居民实现稳定再就业。南街社区借助走访中构建的高效联络机制,迅速响应、协同处置多起长期困扰居民的房屋漏水、管道破损等“老大难”问题,居民满意度获得大幅提升。

服务模式的转变,有效激发了居民角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主动为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环境提升等工程建言献策,形成了“事情共商、难题共解、家园共建”的良好治理氛围。

走访不仅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更蕴含对“未来一代”的深切关怀。锦坤园社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暑假期间,社区依托走访凝聚的多方合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体验中开拓视野、锤炼品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基层治理的“未来工程”注入了蓬勃朝气。

预见“强”起来,应对更主动

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在于预警未来风险、把握民生需求。南瑞街道通过对走访数据的持续挖掘、动态更新与系统分析,稳步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见”转型升级。

街道构建的“脆弱人群数据库”在极端天气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能够快速精准定位独居老人、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及时上门提供必要援助。同时,依托对民生诉求的聚类分析和趋势研判,街道能够提前预测养老、托幼、文体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变化态势,从而科学布局资源投放,显著增强社区抗风险能力和服务韧性。

“百日入户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南瑞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走访常态化、数据动态化、服务精准化”,真正将以脚步丈量的民情、用数据绘制的蓝图,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踏实满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