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初心印土塘 焕“新”再出发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齐雯雯 俞冰清

火热,是八月的土塘给人的最直观感受。

炙热的阳光照亮这处群山环绕、绿树掩映的小山村。村里的工匠们忙着红色土塘提升项目的建设,一派热火朝天。整个村庄洋溢着活力,焕发生机。

土塘,位于南陵县三里镇吕山村,地处南陵与泾县交界处,由村前一口池塘得名,因新四军军部驻地旧址而成名。

“这里是新四军的策源地之一,为后来新四军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南陵县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潘振华说。

1938年5月26日至8月2日,新四军军部在土塘驻防68天。期间,新四军的许多第一次在土塘开展——

新四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第一次参谋工作会议,成立新四军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第一次颁布《减租减息条例》、军政治部第一次举办民运工作培训班、第一次发布《敌军工作纲要》,创立江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性组织……

新四军军部在土塘,确立并践行了新四军战略方针,四个支队迅速在大江南北实施战略展开,全军抗日游击战争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初创江南、皖中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对华中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革命的火种在土塘种下,民运工作在此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皖南广泛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成立农抗会、青抗会等群众组织,仅土塘村及周边地区参加抗敌协会群众即超千人,三里一带一时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参军打东洋”的感人场景。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土塘一直是敌人惧怕的红色游击区。

岁月更替,曾经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红色的基因深深融入这方土地。

漫步土塘,村头刻有“红色土塘”的石雕分外醒目,所有的村道都起了“响亮”的名字,迎军路、铁军巷……一条条整洁的村道蜿蜒伸展,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走个三五步,时不时就能看见一处展现新四军在土塘历史的壁画或雕塑。

村子中心,留下的军部旧址、议事大厅、叶挺旧居等红色遗迹,更是被妥善保护,为村民所珍视。

“革命遗迹是见证铁军精神的红色地标,更是土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始终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三里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人武部长陶强介绍,2020年吕山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不仅争取资金对红色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更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了“红色土塘”亮丽名片。

因地制宜建设的新四军土塘军部陈列馆(如图),获批南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一批批天南地北的游客参观学习,年均接待客流量3000人次。不远处,1600平方米宽阔的铁军广场,成为村里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地,以及村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曾经寂静的山村热闹了起来,年逾花甲的村民徐逢平深有感触。他说,以前的土塘是泥土路、土屋,现在村子变美了、大家生活变好了不说,最让他自豪的是,土塘的红色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我的父亲就参加过新四军儿童团,在土塘,家家户户都住过新四军,新四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徐逢平说,得知村里建了陈列馆,他自告奋勇当起红色讲解员,“我就想把那段炮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以及发生在土塘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是土塘的底色,也是吕山村乡村振兴的鲜明指引。

近年来,吕山村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成立南陵县三里百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红色文化、矿产、林场等丰富资源,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1.37万元。

为了更好擦亮红色名片,眼下,一场新的蝶变正在土塘发生。

2024年底,三里镇启动红色土塘提升项目,投资1600万元建设土塘乡村振兴研学教育基地,修缮提升叶挺旧居、项英旧居、袁国平旧居,复原议事厅、石洞书屋、水洞的历史风貌等,实施红色革命旅游景区一体化打造。

“当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力争9月底前完工。”吕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光忠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常设专题展览、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等。同时,创新规划丛林式“新四军小道”,打造红色精神体验廊道,让游客在土塘能沉浸式感受烽火岁月、体悟铁军精神。

今年一季度,吕山村在南陵县村级集体经济共富指数红榜中占据了榜首。“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以‘红色土塘 绿色吕山’为形象定位,探索‘文化+生态+休闲’融合模式,把吕山村升级打造成特色全域红色研学游教育基地、红色绿色融合发展试验区。”谈及未来,徐光忠信心满满。

临走时,记者看到,入村的主路正在扩宽重建。村口新建的徽派文化墙上,硕大的红字“土塘”旁,“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无声昭示着这个村庄的初心,期待焕“新”出发的土塘。图片由三里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