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平
近日,我市公布了2025年首批“无废细胞”名单,芜湖海螺水泥、奇瑞汽车等10家单位入选。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从宏观蓝图走向了微观实践,真正落到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单元之中。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的基本单元,在环保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此次入选“无废细胞”名单的单位,涵盖了水泥生产、汽车制造、能源供应等能源消耗大、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多的行业。通过技术升级、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这些单位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提升了品牌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其他行业树立了标杆,更具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
当然,“无废细胞”的评选,仅仅是播下了生态文化的种子。真正的“无废城市”,不能只靠几个标杆企业撑场面,而是需要千千万万个社会单元共同参与,从工业领域拓展到更多社会场景,特别是学校、社区、商场、医院等这些与市民生活更贴近的单元,都应成为绿色实践的舞台。同时,也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持续激励,避免“挂牌了事”。只有这样,这些“无废细胞”才能不断复制、加速生长,最终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生态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