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友
神奇灵秀地,天下九华山。
一日清晨,儿媳说要带我们一起去九华山,我和妻子欣然答应。吃过早饭,略作准备,我们便乘着儿子开的小车,飞驰在去往九华山的路上。
车在行驶,情在激荡。大约十一点钟,红日跃出云层,霞光普照,我们抵达九华山停车场。下车就看见高大的门楼上“九华胜境”四个大字熠熠生辉。穿过门楼,便是九华街,这里繁华热闹,商品琳琅满目。
来不及细细观赏,我们乘上九华公交车。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穿梭在林荫中。我透过车窗,看着窗外一路风景如画。下车后,我们穿行在人流中,拾级攀登。沿途聆听百鸟欢歌,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阵阵清风。爬山虽然有点艰辛,但我却浑身轻松舒畅。不知不觉中已接近山顶,“百岁宫”三个金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百岁宫是国家重点寺院,明万历年间,无瑕和尚在此修炼,于一百二十六岁圆寂,故称“百岁宫”。走出百岁宫,登上高台,可举目眺望九华山全貌。向远处望去,山峦高峻,犹有一尊天然睡佛,头枕天台群峰,鼻梁凸起,面庞丰满,下颌圆润,仰望苍穹,形象逼真,很是独特,素有“横看是山,竖观为佛”之称。我们随着人流继续漫步闲观,一路走过应身菩萨庙堂、大雄宝殿等地,不知不觉已近傍晚。夕阳西下,我们计划在山上留宿一晚。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餐,登临高处,等待旭日东升。我等啊,盼啊,终于看见红日探出脑袋,冉冉升起,最后完全跳出高山之巅。此刻朝阳铺洒在云海之上,云海在群山中此起彼伏,翻腾着彩色之光,蔚为壮观。
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白来。天台峰是九华山的最高峰,于是我们踩着一级一级陡峭的台阶,向天台顶峰方向攀登。我们途经凤凰松,其松非同寻常,犹如凤凰。它虽年代悠久,仍青春不减,枝繁叶茂,随风摇曳,婆娑起舞,醉人眼球。我们走走停停,一路山溪流水淙淙,清脆悦耳。偶见树林中跳跃的小动物,从这个枝丫跳到那个枝丫,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一会儿迅然爬到树顶,一会儿从树上快速窜下。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野猴子。它们眼神机灵,行动敏捷,可爱至极。在一处石壁上,我看到雕刻着“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这是宋代袁甫题写的《九华山》。这说明九华山非同寻常,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是个令人神往之佳处。终于到了天梯,天梯是通往天台最陡峭的一段路。登上天梯的一处瞭望平台,放眼望去,“飞来观音”飞立在石岩之上。飞来观音,又叫飞来峰,是九华山的一处景点,平台附近有“观音洞”,躬身低头走进洞内,佛灯明亮,神韵流转。眨眼间,我们登上了天台峰顶,这是九华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三百余米,享有“东南第一山”之盛誉。站在峰顶环视,群峰层层叠叠,树木郁郁葱葱。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下山时我们选择乘坐缆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缆车,俯望山下万丈深渊,隐隐约约,虽有点惊恐,但恍如在空中飞翔,如梦如幻,更觉从未有过的快乐。缆车缓缓落地,双脚重踏实地时,心中仍漾着峰顶的清风与云端的霞光。
儿子驾车返程,车厢里满是细碎的笑语,妻子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望着窗外倒退的山影,那些陡峭的石阶、叮咚的溪声、顽皮的猴影,渐渐绘成一幅流动的画留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