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点绿梧桐山 结出“致富果”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曾经,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的梧桐山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田地荒芜、道路崎岖,村民迁走后更显寂寥。如今,这里大棚连片、瓜果满枝,每年的5—11月,各色水果“轮番登场”,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退役军人曹土根用6年时间书写的创业篇章。

1998年,曹土根穿上军装,在南京军分区某部队军区医院服役,4年军旅生涯中,他学习了栽培技术,也埋下了田园梦的种子。2002年退伍后,他在苏州做过装潢生意,但心中那股“想把技术用在土地上”的劲儿始终未消。

转机出现在一次考察中。得知烟墩镇霭里村旅游资源丰富却缺水果采摘项目,又在种植经验丰富的表兄指导下,曹土根一眼看中了梧桐山的潜力。“你听我的名字,‘土根土根’,就说明我要‘扎根乡土’嘛!”曹土根打趣地说道。“而且这里的土壤和气候,太适合种果树了。”2019年,他带着积蓄承包下土地,成立安徽格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拓荒”之旅。

创业初期,挑战接踵而至。山洪冲毁刚搭好的大棚,冰雹砸烂挂果的苗木,雪灾压垮培育的幼苗……但军人的韧劲让他从未退缩。“部队教我的就是‘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带领工人一次次抢修、补种,终于让1万多平方米的大棚在山间立了起来。

“要做就做精品。”除了之前种的草莓、甜瓜、西瓜等水果,2023年,曹土根的种植园里增种从日本等地引进的桃、李、梨、柿等8种果树20多个品种。为种好从日本爱媛县引进的太秋脆柿,他专程赴日取经,并到广西挑选嫁接桩木,反复与专家研讨,引进的200棵苗木全部存活,结出的脆柿供不应求。台湾玉菇、网纹蜜瓜等水果鲜甜味美、品质优良,梧桐山成了“口碑打卡地”。如今,曹土根申报了自己的农产品商标,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审核认定。

每天早上6点多,曹土根的身影就出现在果园。浇水、施肥、采摘,他样样亲力亲为。夏季清晨刚摘下的李子,果实饱满圆润,表皮裹着一层薄薄的“果粉”,像披上了天然的防晒衣,咬一口下去,汁水瞬间在口腔中爆开,甜中带着微酸,清爽的滋味直沁心脾。梨子青中泛黄,凑近能闻到淡淡的果香,果肉更是雪白细嫩,核小肉厚,甜度恰到好处。称重、装箱,转眼就有1000斤订单发往南陵城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让“梧桐山鲜果”走得更远。每年6月20日左右的采摘节,更是吸引六七百人前来体验,欢声笑语洒满山间。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3600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烟墩镇霭里村村民王荷花的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目前,种植园有10多名固定工人,春忙时达二三十人,每年工资支出超70万元,让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曹土根的蓝图不止于此。借鉴江浙经验,他共承包800亩地,准备投资打造田园综合体——7000多平方米联栋温室已建成,民宿、上山步道正在建设,新四军碉堡遗址逐步修复,展销中心即将动工,原生态养鸡场也在规划中。

“我就是个‘美猴王’,守着这座山,带着大家一起富。”曹土根说。如今的梧桐山,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今后不仅是水果种植园,更将打造成为融合红色文化、采摘体验、农业科普、住宿休闲的文旅新地标。这位退役军人用汗水浇灌出的“花果山”,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图为曹土根查看梨子生长情况。

董书君 桑田 文 董书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