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03版:调查研究·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静博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梳理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发展脉络,挖掘其内涵意义及当代价值,对于新时代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秦汉时期的初成、唐宋时期的繁荣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几个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廉洁思想。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廉洁;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反对追求功名利禄,提倡清心寡欲;法家则强调以法治国,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这些理念都为后世廉洁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廉洁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实行“以法为教”,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惩治腐败。汉朝则在继承秦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廉洁文化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繁荣阶段。唐朝统治者重视廉政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监察制度以法律形式来规范官员行为,著名的“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提出“为主贪,必丧其国”的主张。宋朝时期,理学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廉洁文化的发展,理学家们强调“天理人欲”之辨,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克制私欲,从而实现廉洁。

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廉洁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借鉴汉人“御史监察”的传统,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较为严密的三级监察网络。明朝时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打击腐败,如设立相关机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同时还注重道德教化,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选拔人才,强调官员的道德品质。清代作为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最后阶段,其反腐败举措既延续了前代“重典治贪”的传统,又结合自身统治需求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历经千年绵延至今,有着自身的发展基础、价值取向和特征、保障,已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基础,修身的核心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自律精神。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身,才能做到廉洁自律,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公正为民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价值取向。从古至今,公正被视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管子?形势解》中指出:“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治天下有分。”这里的“分”就是指公正、公平。为官者只有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才能做到廉洁奉公,不偏袒任何一方,为民众谋福祉。安徽名人包拯一生公正执法,不畏权贵,审案明察,严峻执法,不徇私情,被百姓誉为“包青天”,成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

节俭质朴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重要特征。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古人认为,节俭可以养廉,奢侈则容易导致腐败。北宋名臣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家训《训俭示康》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结合历史典故与个人经历,向后人说明“节俭兴家、奢侈败家”的道理。许多清官廉吏都以身作则,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抱诚守真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重要保障。《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不诚信的人很难做到廉洁自律。古代的廉吏们都非常注重诚信,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原则,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所倡导的修身、公正、节俭、诚信等价值观,为当代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以弘扬古代廉吏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以廉洁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廉洁文化,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历史和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此,建议可将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借鉴古代的廉政制度和监察制度,结合社会实际,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为廉政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廉洁文化,树立廉洁榜样,弘扬正能量。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和批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抵制腐败的良好氛围。最关键的是要结合时代特点,推动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廉洁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古代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廉洁文化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