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纯 朱海兵 王鑫)盛夏时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主动“走出家门”,拥抱城市脉络、亲近自然怀抱。图书馆里的静心阅读、篮球场上的活力比拼、葡萄园中的甜蜜采摘……今夏的消暑方式正以多样姿态精彩呈现。
近日持续高温,图书馆以其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为市民避暑学习的好去处。市民们或挑选书籍,或静心阅读,享受着书香与清凉。市民吴昊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暑假期间,他每天都会来图书馆“充电”学习。“这个暑假我回来,发现图书馆不但很凉快,而且有很多书。我天天待在这里,文学类、历史类的书看得比较多,有助于我下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吴昊说。
为延伸服务触角,繁昌区图书馆将“读书分享会”搬进繁昌·北站1969文化创意街区的城市会客厅。读者们在此共沐清凉、共品书香,感受别样阅读魅力。
作为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繁昌图书馆实行365天开放,日均服务12小时,馆藏图书达43.6万册,设阅览坐席900个。入伏以来,馆方通过延迟闭馆、午间不休、提供免费饮用水等措施,全力保障暑期“读书热”。
“我们积极应对暑期读者高峰,采取延迟下班时间,中午不休息等措施,全力服务好读者。同时还为读者提供免费的饮用水,让他们在这里能静心、安心、舒心地阅读。”区文旅体局党委委员、图书馆馆长谢宏林如是说。
暑假期间,繁昌区教育部门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陶艺制作室,二十余名小学生正跟着老师学习传统陶艺。
少儿编程班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电脑做起了科学实验,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今年暑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83个兴趣班,吸引近3000名学生参与。这些公益性校外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假期生活,也让家长倍感安心。
学生家长岳雷表示:“暑假我们工作比较繁忙,孩子放在这边比较放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我们也可以安心地工作。”
在平铺新林九年制学校的操场上,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名大学生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打篮球。体育竞技的魅力,让孩子们在这个夏季放下了手机,走出空调房,尽情挥洒汗水,释放活力。
除了篮球技巧,大学生们还带来了舞狮体验,让乡村孩子的暑假充满新鲜感。
平铺新林九年制学校四年级学生刘熠激动地说:“大学来的老师,教我打篮球,还教我舞狮子,我这个暑假过得特别开心、特别快乐。”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还结合暑期特点,向乡村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防溺水知识宣传,并设计了知识问答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掌握防溺水急救知识,能安全、愉快地度过暑假。
新林九年制学校三年级学生全熙晟说道:“今后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我会呼叫大人过来营救,同时打120呼救,我还学会了简单的施救方法,我会在岸上帮助做一点施救的工作。”
这群“大孩子们”利用暑期时间来到乡村,带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开心地做游戏,教他们重要的安全小常识,不仅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也让夏日时光因这份温情而熠熠生辉。
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队长张焱表示:“我们设计了户外拓展、团队协作游戏等活动,在强健孩子们体魄、熔炼团结精神的同时,也极大锻炼了我们志愿者的组织力、责任感和应变能力。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协作、突破自我,这份双重成长与收获,正是公益最动人的模样。”
夏日周末,城郊果园成为亲子避暑的热门选择。在峨山镇城东村鑫晨葡萄采摘园,藤蔓交织的“绿廊”下,游客们提着果篮穿梭其间,亲手剪下饱满的果实。
果园负责人徐婷婷忙着接待客人、协助采摘,确保每位游客都能满载而归。她告诉记者,近期葡萄进入盛产期,果园通过增加人手、优化服务,让市民尽享采摘乐趣。
徐婷婷告诉记者:“这几天葡萄大面积成熟,我们积极应对,增加人手采摘、销售,有很多游客在葡萄架的树荫下纳凉、采摘、打卡。我们也为游客推介各种口味的葡萄,让他们这个暑期在这里一饱口福。”
不远处的另一处果园里,家长们正教孩子辨认葡萄品种,讲解种植知识。剪刀轻响间,一串串葡萄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装满果篮。
游客肖欢说道:“来这里,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一下采摘的乐趣。这一次我们大人和小孩都有非常多的收获。我们收获的是葡萄,而孩子们收获的是快乐和知识。”
采摘热带火了乡村游,也让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今年夏天,伴着葡萄的香甜,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沉浸的书香、挥洒的汗水、收获的喜悦,都是由市民共同参与拼制的城市“消暑N次方”图景。走出家门的每一步,也让这个夏天拥有了独特的色彩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