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老人健康第一步 防止“老掉牙”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A06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芜湖市中医医院 游静

口腔疾病会引起全身问题。常言道:“病从口入”“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黄帝内经》有言:“齿者,骨之余。”这些古人总结出与口腔疾病有关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口腔是全身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对于“银发一族”来说,口腔健康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按全口28颗牙计算,我国65岁至74岁老年人平均缺失5.5颗,全口无牙比例达4.5%,牙列完整者不足20%。怎样告别“老掉牙”?需要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视。

防止“老掉牙”从年轻时开始

许多老年人认为人老了掉牙是自然现象、是“老来病”,实际上,老掉牙是牙周病所致。牙周病,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病,它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头号杀手。它的早期症状隐匿,比如牙龈出血、牙龈退缩等,易被忽视。其实都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虽不痛不痒,却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但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没把这些信号当回事——刷牙出血?火气大;牙缝变宽?老了呗;牙齿松动?那还不是年纪到了。

其实,牙周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口腔细菌的作用尤为明显。细菌以牙菌斑形式附着在牙齿表面,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酸性代谢物,损害牙齿周围的组织,从而引发牙龈炎症。一开始没啥动静,只是刷牙出点血。若长期不清理,炎症会向深层蔓延,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失去支撑。等你发现牙齿松动的时候,地基已经塌了三分之二。而我国老年人定期洗牙比例不足10%,导致一些口腔疾病延误治疗,治疗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所以,别以为年轻就是护身符,牙周病从20岁就可以悄悄开始。

“掉牙”还不只是牙的事,它是全身健康的警告灯。它一旦出问题,很多系统都会跟着遭殃。近年研究已经证明,牙周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病都有密切关联。比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牙周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控制,形成恶性循环。心脏病患者牙龈炎发作频繁,炎症物质进入血液,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短期内多颗牙齿龋坏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可能反映机体免疫力低下。

缺牙就得补

老年人牙齿缺失后,常常选择“将就”或“凑合”。这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缺牙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美观,余留的牙齿易发生食物嵌塞、磨损加重、咬合创伤,长期缺牙会引发消化负担加重、颞下颌关节疼痛等问题,还可能导致颌骨萎缩、影响面部轮廓。

目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种植牙咀嚼功能接近天然牙,但是治疗周期长,需手术植入。骨量不足者需先植骨,就像盖楼前要打地基,这对高龄患者来说挑战较大。固定义齿俗称“固定桥”,需要通过磨小缺牙两侧的健康牙来搭桥修复。对余留牙的数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活动义齿,即传统可摘戴假牙,价格亲民,对余留牙要求低,但舒适度较差,存在异物感强、咀嚼效率低、易脱落等问题。若选择活动义齿修复,需定期调整以适应牙槽骨变化。

老年人在选择修复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比如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种植牙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牙槽嵴低平患者可能更适合活动义齿修复。

现在就打响牙齿“保卫战”

掉牙不是老化,是病变。很多人70岁还满口好牙,全靠保护得当。日常生活我们要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认真刷牙,不是走流程。每天两次,每次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用巴氏刷牙法,轻柔刷牙龈边缘。种植牙和固定假牙可通过刷牙、牙线、牙间隙刷等进行清洁;活动义齿需在进食后摘下清洁,睡前也应摘下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

牙线,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刷够不着,必须用牙线“补课”。“牙刷+牙线”组合可清除80%的牙菌斑。

定期洗牙,不是美容,是治疗。每年1—2次专业洁牙,清除顽固牙结石,像给牙齿做“年检”。

控制慢性病,戒烟限糖。吸烟者的牙周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控制血糖血压对牙周健康极重要。

说到底,牙齿的命不是医生救出来的,是你自己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