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新
盛夏时节,蝉鸣聒噪,阳光炙烤着大地。那些穿透时光的冰棒叫卖声,又在记忆中响起。在那个冰箱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街头巷尾传来的一声声“卖冰棒啰——”的吆喝声,是我们几代人共同的夏日记忆。
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每到夏天,南陵城关和各个乡镇都有骑着自行车卖冰棒的人。自行车的铃声和卖冰棒的吆喝声,成为夏季烈日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把从冰棒厂批发来的冰棒整齐地码在一个大木箱内,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再把冰棒箱绑在二八大杆自行车后座上。这种看似矛盾的保温方式其实非常有效,棉被的隔热性让冰棒在炎炎夏日保持更长时间的冰冻状态。每个木箱上都用红漆写上“冰棒”或“冰棍”二字,非常醒目。
记忆中那时的白冰棒最为简单,主要由水、糖精制成,制作工艺简单,不含添加剂,外观朴实无华,五分钱一根。包裹冰棒的薄纸紧贴在冰棒上,有时难以撕下,只好和着冰棒一起吃进嘴里,再将纸轻轻吐出。赤豆冰棒的包装纸上,印着红艳艳的豆子,最幸运的莫过于撕开纸后看到大半截都是赤豆,十分诱人。最奢侈的是吃一回奶油雪糕,它比普通冰棒要扁一些,宽一些,有浓浓的牛奶香气。但没有普通冰棒冻硬,吃的时候更容易融化,价格却比普通冰棒贵了一倍多,所以普通白冰棒还是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我记得每当卖冰棒的自行车出现在街头巷尾,“卖冰棒啰——”那长长的吆喝声响起,声音悠扬,尾音拖得很长,在炎热的空气中格外诱人。叫卖声似集合号般,将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召集过来。一眨眼的工夫,卖冰棒的自行车就已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我们争先恐后地拿着家长给的零花钱买冰棒。刚从木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在空气中冒着白色清凉的冷气。撕开包装纸,将冰棒送到嘴边,轻轻舔上一口,让丝丝冰凉从舌尖入喉,一点点渗进体内,甜津津,凉丝丝,那一刻我们顿时感觉这才是全世界最美妙的事情。吃完冰棒后,冰棍杆也舍不得扔,使劲地吮吸半天,直到最后一丝甜味被吸尽。
配料简单,外观朴素的老冰棒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儿时夏天里最解馋、最惦记的零嘴儿,当然大人们同样也喜欢吃,正所谓“老少皆宜冰冰棒,童叟无欺棒棒冰”。当年许多大人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吃着冰棒,是很流行的炫酷方式。特别是一些热恋中的情人,小伙子在前面骑着自行车,姑娘站在车后面,一手扶着小伙子的肩,一手拿着冰棒,不知吸引来多少路人羡慕的眼光。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如今,各大超市、商场冷饮柜里的冷饮品种五花八门,比过去不知丰富了多少倍。但过去人们吃冰棒时的那种舒畅满足的高兴劲,是今天人们所难以想象的。
那些穿透时光的吆喝声,早已超越冷饮本身,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儿时回忆。在盛夏树荫下,用五分钱买来的,不只是消暑的冰棒,更是一份永不融化的童真。那些在炎炎夏日里期盼冰棒叫卖声的纯真心情和吃冰棒的快乐时光,也依旧值得我们回味和珍藏。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年卖冰棒的吆喝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