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徐汇报

徐汇新校园上线,护航 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12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四五”的画卷徐徐展开,徐汇教育怀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朝着“建设教育强市先行区”奋力迈进。从规划新校添“颜值”,到改造老校焕生机,再到引入品牌强实力,“三个一批”举措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设一批新学校”,高起点规划,新校园拔地而起,以亮眼姿态刷新教育空间颜值;

  “重组一批老学校”,聚焦品质升级,推动老校园改造换新,重焕生机与活力;

  “引入一批新品牌”,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强强联手,持续擦亮“徐汇教育”品牌。

  新学年启幕,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崭新登场,《徐汇报》教育版将分两期详解8所新校的办学情况,诚邀共鉴这份教育答卷。

  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科创为核 贯通培养育栋梁

  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简称“位育科技”)坐落于徐汇区华泾镇景洪路5366号,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徐汇区唯一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完中。学校与位育中学主校区仅一河之隔,地铁15号线、机场联络线及多条公交线路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保障师生出行便捷。

  位育科技以“呼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对接一流高校人才需求”为办学宗旨,以建设现代品质、创新特质、卓越潜质并重的教育标杆校为目标,深耕科技创新教育,致力于培育德才兼备,在科创领域具备广阔眼界、卓越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栋梁。

  学校推行初高中贯通培养,通过一体化课程无缝衔接,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空间,释放探索潜能。依托与位育中学的“一体化办学”机制,两校实现“课程共享、场地互通、资源联动”深度资源共享——由位育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担任校长,借助位育中学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徐汇区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推行学科导师制,从品格、学业、思维、心理、生涯五维度助力学生成长。同时,继承位育中学科创基因,以科技课程链锻造学生创新素养,聚焦数理逻辑、工程思维和创新探究能力培养,为培养未来科创领军者奠基。

  校园以“六合方院”式布局搭配立体学习街巷,构建高效、丰富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中心。学校开设特色“AI+”系列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数理逻辑、工程思维、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学生们不仅能使用位育中学的芯片体验中心、科创中心、AI天文馆、智慧图书馆等先进设施,也可在新建校园的STEM工坊、具身智能实验室、数字地理课堂等创新空间学习,形成“科创筑基+全人成长”新范式,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生涯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位育科技将以贯通培养的深度、科创课程的精度、名师护航的温度、文化传承的厚度,为每一位学子搭建通向未来的阶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徐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书写新时代创新教育的华章。

  上海市园南中学(罗城校区):科创赋能 多维空间筑梦未来

  上海市园南中学创建于1994年,是区域内一所优质的公办初级中学。新建成的罗城校区位于罗城路128号,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作为总校一体化管理的新引擎,新校区赓续“生发·绽放”的教育哲学,以“传承卓越、筑梦未来”为使命,聚焦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通过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绘制科创人才“成长路径图”,致力于打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新标杆。校区构建“基础+拓展+创新”层级化学习场域,处处体现“以学为中心”,营造开放、协作的探究生态,致力于培养具备爱国心、学习力、自主力、创新力、领导力的新时代中学生。

  步入罗城校区,“空间即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现代化教室与智慧教室组成基础教学矩阵,“有氧课程”体系与“LIGHT”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结构创新实践空间”以“动手实践”为核心,划分模型搭建区、材料测试角与成果展示区,学生可围绕“校园实际桥梁设计”项目,在“设计—搭建—测试—改进”的循环中掌握工程思维方法;“智慧星球”跨学科学习空间以STEM系列课程为载体,聚焦校本智慧星球/海洋科学教育的PBL项目化学习,以珊瑚礁微型生态系统为核心,将海洋生态奥秘引入校园;学校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共建的“自然教育中心”,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形成多功能实验室集群,精准对接物理、化学、生物及前沿科技探索需求,成为点燃学生科学热情的“创新引擎”。

  师资团队的共享机制则成为资源优化的核心纽带。学校打造“华理—海科院—上植—园南”科创研学圈,将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资源化作校园的延伸,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由特级校长领航,骨干教师、区学科骨干教师、市区人工智能种子教师组成智慧型教师队伍,融合总校优质教学经验与校区科创特色,让书法教育示范校的底蕴与科技创新的锋芒碰撞,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气质。

  从层级化学习场域的构建,到内外资源的血脉相通,园南中学(罗城校区)以每一寸空间的精准设计,诠释“轻负优质、自主成长”的深刻内涵。这座校园,正以空间革命与课程迭代的双翼,托举园南学子奔赴星辰大海,让优质教育真正生长在“家门口”。

  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时空融合 品位教育启新程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新启用的初中部位于徐汇区桂林路598号,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教学综合楼地上共六层,内设20余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现代化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问新”议事厅、学生电视台、资源教室等近20间专用室,覆盖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劳动、音乐、美术和信息科技等多个学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助力其成长为唯美、求真、向善、乐创的“品位学子”。

  新校舍建成后,校园全方位升级,以“时空融合的育人生态”为设计亮点,形成“一枢两院”功能布局:原有的“科技·家”学习中心作为核心枢纽,承担学校管理公共功能;两翼“品学楼”“融创楼”分别对应小学和初中学段,既保持独立性又构成有机整体。未来规划建设的时光长廊,将实现“一枢两院”物理空间的连接,通过空间叙事记录学生9年的成长轨迹,串联起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渐进式成长的时间轴线。

  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秉承“让学生创造着长大”的核心价值追求,通过可变式设计打造非正式学习角落与特色学习空间。例如:小学部“科技+”学习空间、艺术中心和初中部的艺术、科技等活力“共享角”,不仅展示学生在科学、艺术、生活中的作品,更成为师生驻足休憩、欣赏交流的场所。这些设计构建了场景化学习场域与支持项目式学习、协作探究的沉浸式环境,实现时空维度、教育功能与建筑形态的三重统一,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建筑理念。

  金秋启新程,学府焕新颜。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将秉持“创新学贯中西,科艺怡养品位”的核心办学理念,深耕素养培育沃土,厚植成长发展根基,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学识与品格的滋养中,构筑属于自己的品位人生,奔赴更广阔的未来。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南部分校:数智领航 教育品质焕新升级

  位于徐汇区长桥街道龙临路20号的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南部分校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其前身是上海市长桥中学,于2025年正式更名。依托徐教院附中本部资源,学校通过管理、师资、课程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公办校到现代化教育标杆的转型,真正将“家门口的好学校”落到实处。

  作为市级数字化转型样板校,学校以万兆网络覆盖全校,配备2间支持AI互动的智慧教室、4间可追踪解题过程的点阵笔实验教室,以及近500台智慧平板,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学习体验。

  在课堂教学上,AI助教实现了“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教学路径。英语课堂中,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专属AI导师,写作时能得到针对性修改建议,对话时能依据学生实时回应动态交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高效学习。教研方面,学校成立了数字化工作坊和AI教研室,利用AI深度解析课堂录像,生成师生互动热力图、知识点传递效率等数据,反哺教学设计,使教研从经验判断转向精准施策。

  课程特色鲜明,学校以“五育融合”为主线,构建了五大特色课程群,涵盖美育、体育、劳育、智育、德育,形成“37门自选+7门必修”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市冰壶锦标赛、动漫禁毒杯赛等科艺体比赛中屡获佳绩,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更是获得4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

  徐教院附中南校,以数智为翼,以学生为中心,绘就了一幅优质教育新图景。在这里,技术服务于教育,教育彰显温度与深度,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典范,引领教育品质升级新风尚。

  (来源:徐汇教育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