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本次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为各位家长带来的“疫苗真相”,权威解答常见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对方法。
● 哪些疫苗必须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居民应当按照规定接种的疫苗,可预防乙肝、脊灰、百日咳等多种传染性或危害严重的疾病。
非免疫规划疫苗为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补充,如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霍乱疫苗等。
● 接种前,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
◆ 身体状况确认:
1. 了解孩子健康状况和病史,如有无发热(体温≤37.3℃)、急性疾病等;
2. 接种前如实告知接种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之前接种疫苗后是否有不良反应等信息。
◆ 材料准备:
1. 提前预约,错开高峰。通过随申办或健康云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的“智慧接种”,或“上海疾控”公众号—“服务信息”—“疫苗接种”等方式进行预约接种;
2. 带上预防接种证;
3. 早产儿、慢性病等特殊健康状态儿童还可携带病历。
◆ 接种当天要注意:
1. 穿干净、宽松衣服(方便露出上臂、大腿);
2. 尽量避免孩子在睡眠状态时对其进行接种;
3. 避免空腹接种。
● 接种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1. 接种后,需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2. 离开前,给孩子穿好衣服;
3. 接种后应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清淡饮食、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疫苗接种后会有什么常见反应?
◆ 局部反应有哪些症状?
红肿: 通常当天出现,2~3天消退;
疼痛: 通常当天出现,7天内消退;
硬结: 7天至2~3月出现、消退;
接种卡介苗常见反应: 2周左右,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浸润,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在8~12周后结痂。
◆ 局部反应的应对方法:
早期局部红肿: 冷敷;
早期硬结: 热敷;
红肿和硬结: 直径≥5厘米,及时至医院就诊;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 不能热敷。
◆ 全身反应有哪些症状?
发热:个别人接种灭活疫苗后当天出现,持续1~2天;接种减毒活疫苗6~10天后可能会发热;
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 少数人出现,一般持续1~2天;
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个别人出现,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超过2~3天。
◆ 全身反应的应对方法:
发热≤37.5℃: 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 及时到医院诊治。
更多信息请扫二维码。
(综合自: 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