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徐汇报

寒假的N种打开方式

日期:02-17
字号:
版面:第12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 徐 教

  爆竹声声除旧岁,祝福满满暖心田。

  满怀节日的喜悦,是宅在家里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还是走出家门探索世界的美好?或是与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创造难忘的回忆?

  本期专版,就让我们看看徐汇学子解锁寒假的N种打开方式。

  亲子活动  情暖冬日

  上海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上海历史博物馆,踏上了一段探寻历史之旅。在“近代上海”展区,老照片、旧报纸生动地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黄包车的铃铛声、弄堂里的叫卖声,将孩子们带入了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感受到城市的沧桑巨变。特展“神秘的西夏陵”中的VR体验更是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点,孩子们戴上VR设备,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置身西夏陵之中。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气势恢宏的建筑遗址,连绵的黄土建筑在广袤的大地上显得格外壮观,远处的山脉与荒芜的沙漠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沧桑而又神秘的氛围。孩子们不仅能360度全方位地观察这些建筑,还能模拟走进陵寝内部,近距离感受那些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结构,领略历史的独特魅力。

  市二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参观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内的画廊,观摩了以“共生与独立”为主题的“影映——亲子关系心理健康艺术展”。展览中的展品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家庭中那些未曾言说的情感纠葛与心理困境,生动展现了亲子关系中的微妙平衡。留言墙上写下的千百条留言直观展现了情感回应的重要性,也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心理科普,也是一次情感的洗礼,认识到健康的亲子关系不是控制与服从,而是理解与成长,生活中需要学会倾听,学会共情,学会在爱的名义下给予彼此适当的空间。

  非遗中国年  少年有担当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是我国春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春节。

  在这样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春节假期,田林二中鼓励同学们走进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探索新时代非遗文化的适用新路径。同学们将掐丝珐琅、剪纸等传统技艺与少先队历史、红色精神深度融合,创作出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文创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更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本次非遗文创活动,同学们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担当。这些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作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对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充分展现了“田二”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龙苑中学的同学们围绕“传·非遗新用”与“启·科创智造”两大核心主题,巧妙融合传统手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技元素,匠心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文创产品。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从小树立起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同学们在“玩”中学习实践、传承创新,用这些作品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冬日访劳模  劳动品甘甜

  在徐汇区总工会的助力下,汾阳中学的同学们依托劳动课程的学习,开展了“匠心模范寻访”冬令营,通过探访多个徐汇区“匠心模范寻访主题活动”实践基地,走近劳模工匠。

  第一站,进入徐汇区牙病防治所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室,学生们开启了牙防所探寻之旅。了解假牙的历史演变与制作流程,参观假牙制作工序现场,体验牙齿和人脸扫描,深刻领略到医务人员精湛的技艺。第二站,来到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研发工作室,跟随上海工匠周向争老师学习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原理,见证了科技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就下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第三站,走进干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体验蛋糕烘焙过程,从最初的食材准备到最后的清洁用具,大家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对美食美好体验的背后是劳动者的专注、耐心和责任。

  一次特别的体验、一场特殊的实践,走出校园、走入真实劳动场景,“汾阳”学子感受到的是平凡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与珍贵。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实践、创新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