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遗技艺延续光影之美
日期:01-20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06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吴会雄 通讯员 颜静燕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康健街道有一支桂林皮影戏班,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目前上海现存的唯一一支集唱、念、白、做技艺于一体的本土民间皮影社团。
“传统的皮影戏并没有严格的脚本,每场戏大致情节相同,细节完全自由发挥。比如打斗场面,根据主唱的声音和动作,需要伴奏时乐队伴奏,需要说白时说白,这样的配合既考验默契,又增加了演出的精彩。”今年78岁的沈明泉是上海非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康健皮影工作室负责人,他介绍道:“上海皮影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戏曲于一体,艺人用腔的变化、精彩的打斗、铿锵的念白、动听的上海唱腔,伴以江南丝竹,充满了海派韵味。”
2006年,在康健街道的支持下,经历百年跌宕的桂林皮影戏队得以重新组建,并纳入康健艺术团建制。这个团队的阵容十分豪华——从主演鼓板、笛子、二胡(锣)、三弦、琵琶、铛锣(镲)到指挥,每一个角色都有专职的团员。2013年,桂林班皮影戏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几年,康健街道一直坚持为皮影戏队提供排演场地,每周日上午基本功排练,下午进行传统皮影戏的连台本戏演出,实行周周演,对社区居民开放,免费请大家观赏。这支桂林皮影戏队有一个雅号——“八百天团”,因为团队老艺人们年龄加起来超过了800岁。名号虽然响亮,但也透露出隐忧——老艺人凋零,后继者乏力。
在康健街道的支持下,康健社区(老年)学校专门制定了文教结合方案《老少手拉手走近皮影戏——康健社区皮影戏传承系列活动》,牵头皮影戏队、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皮影人物造型制作、新戏剧本创作、皮影小戏排练,并将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设为康健桂林皮影的传习基地。于是,在沈明泉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从皮影戏最基本的影人制作开始,学习不同人物所有的脸谱样式、身段衣饰,在纸上细细描绘,再辗转实际表演时所用的塑料片。2020年夏天,“皮影讲党史”系列第一部皮影新戏《永不消逝的电波》被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皮影戏社团搬上了舞台,首演即获成功,成为学校文艺表演的经典节目。
紧接着,康健街道开始尝试在更多场景下丰富和拓展“桂林班皮影艺术”。2021年,桂林班皮影戏走进了市民艺术夜校的课堂。让沈明泉没想到的是,居然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这门古老的技艺,甚至有外区的学员慕名前来报名。
如今的每周四下午,康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四楼康乐非遗工坊里,都会传来沈明泉中气十足的声音。沈明泉说,皮影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传统制作方法上,要创新,将动漫和皮影相结合,以后要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让广大群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