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教育的边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拓宽与重塑。当我们站在集团化办园这一战略高地上,回望过往,每一份耕耘都凝聚着对卓越教育的不懈追求;展望未来,疑问与机遇如同并蒂莲般在数字浪潮中竞相绽放,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航道。在2024年上海市集团化办园数字赋能专题交流会上,教育同仁们应邀来徐汇共赴一场关于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深刻对话。
“结合两长自评、平台赋分、集团评价等方式,宛南实验教育集团数字化平台让我们更具象地看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也更加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徐汇区宛南实验教育集团以集团内望德幼儿园青年教师的成长微故事,在上海市集团化办园数字赋能专题交流会中生动展现了集团聚焦数字化转型破立“两长”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数字化场景有效定位“两长”队伍的成长坐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赋能学前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徐汇区将“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作为区政府重要的民生实事项目,组建乌南、宛南、紫薇、科技、建国5个学前教育集团,覆盖100%公办园,形成“示范园高位发展、一级园项目突破、二级园规范提质”的集群化发展格局,以集团化办园助推高质量幼儿园建设。2024学年起,部分民办幼儿园也被纳入集团办学体系中。
当天交流会以“凝心聚力 携手共赴高质量”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场景建设与应用,为科学保教提供数据支撑,着力体现以数字化场景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特色。
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林琛从“建立共享模式”“融合治理体系”“开展柔性流动”介绍了徐汇区学前教育集团化推进方向,强调学前教育数字新生态具有“聚焦高频应用场景,关注幼儿个体发展”“聚焦民生项目,立足家园共育”“聚焦多中心治理,实现治理现代化”等重要价值意义。同时介绍了各集团化数字新场景的顶层设计,对学前教育全景式数字治理进行思考与展望,坚定以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区域学前教育“高”品质、“优”普惠、“智”发展。
徐汇区宛南实验教育集团理事长卫晓萍分享《数智未来,让我们坚信“看见”的力量——集团视域下数字赋能“两长”成长的实践探索》,重点介绍了通过构建数字档案,有“数”可依、有“据”可论;通过构建“成长画像”场景,赋能“两长”自我诊断;通过构建“学习社区”,促进“两长”能力增值。
黄浦区瑞一健康运动教育集团理事长吴超伦以《数字赋能 共研共享——聚力打造高质量的幼儿户外运动》为题,展现集团借助信息技术将实证资料数据化,开展基于幼儿户外运动信息归集与分析应用的质量研究,促使保教实施更具科学性、教师应对数据转换更具灵活性、幼儿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更具自主性。
在圆桌论坛环节,徐汇区科技教育集团理事长汪瑾、徐汇区机关建国教育集团理事长顾萍、徐汇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陈晓冬、原上海市学前信息部主任茅红美围绕《数字化场景建设与应用那些事儿》,畅谈推进数字赋能集团化办园工作带来的收获与启发。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点评时对数字赋能集团化办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集团化办园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他说到,推动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动力在于儿童发展,要关注幼儿的经历、个性化特点和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给予有效的教育应对。同时在集团化办园的推进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年轻教师、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阶梯,提升各年龄段教师队伍的学术高度、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而为幼儿提供更全面、高品质的成长环境。
“作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试验区,徐汇积极探索推进覆盖不同学段、年级、学科的教育数字化路径方式。”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姚黎红表示,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呵护好“最柔软的群体”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徐汇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建立学前教育质量实时监控平台,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希望大家通力协作,持续探索“集团化办园”和“数字赋能”的实践经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幼儿园。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瞿佳杰说到,数字化场景赋能建设是推动上海学前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举措之一,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大家“用足脑、铆足劲”,确保集团化办园、数字化转型工作行之有效,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资源均衡共享。“数字赋能、数字转型,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代替。”他希望大家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数字赋能”到底能带来什么?要谨记“孩子的成长是高质量办园的目标,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长构建有力的支点是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出席当天交流会的还有上海市托幼协会会长颜慧芬、副会长周洪飞,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徐汇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懋功,以及来自16个区的教育局幼教负责人、集团理事长代表、集团化研究专题组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