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徐汇报

“国之重器”求不来

日期:12-04
字号:
版面:第09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朱亚夫

  最近,读了《科技成就中国》,好似走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科技世界,内心强烈地感到,“国之重器”买不来、求不来、换不来的。

  《科技成就中国》这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庆桥先生主编,是推荐党员干部的读本。这本书以时间为序,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38个重大科技成果为案例,生动地反映了70年多来我国科技事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当今世界,大小国家无不高度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别看国际合作交流频繁进行,那往往是一些基础科学,或是一些过时的技术,对于高科技领域,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列为禁区,严禁“出口交流”,而对于核心技术,更视为“国之重器”,休想分享。我们建国之初,为何要造“两弹一星”?《科技成就中国》披露,我国抗美援朝时,美国曾3次打算对我国实施核打击,叫嚣“厦门将是第二个广岛”,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出了那句让人难忘的话:“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就像你在打仗时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使用子弹一样。”美国就是欺侮我们没有原子弹,这是多么露骨的核威胁。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大飞机“运10”制造与欧洲空客几乎同时起步,正如本书说的“必须承认,‘运10’是一个奇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航空人用汗水和生命制造出了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运10’大飞机!‘运10’不仅试飞成功了,而且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试飞,几乎飞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飞到了世界屋脊——西藏拉萨。”拥有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然而当时对这样的“国之重器”并不珍惜,认为“造机不如买机”,于是“运10”悄然下马。可是哪里知道,关键核心科技是买不来、求不来、换不来的,待碰了几次壁再上马时,已白白贻误了近三十年的时机。

  “天锟号”自航绞吸挖泥船的制造,因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终于大鹏展翅,在南海填海造岛上大显神通,在不到20个月内,填造岛面积近14平方公里(中国南海第一大自然岛屿太平岛面积为0.43平方公里),在浩瀚的南海洋面上,让永兴岛、美济岛、永暑岛等8个岛屿像一串珍珠,在南海洋面上闪闪发光,拱卫着祖国的领海。现在“国之重器”——自航绞吸挖泥船已被国家列入“不得出口”的名单。

  读了这本书, 有利于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与其说是科技成就中国,还不如说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就了中国,是社会主义道路成就了中国。7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我们的制度优势。整合制度优势,释放体制活力,是中国科技再创辉煌的根本保障。现在中外闻名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通过重大科技工程立项的方式取得的,比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核潜艇、高铁、“北斗”导航等。相信现在西方卡我们脖子的芯片、操作系统、大飞机、航空母舰等,也将在我们制度优势面前,一一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