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启示
■陈茂生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这段时间算是有了真切体会。
早晨在小区院子里慢慢遛弯,往日点头招呼的保安师傅、等候乘客的司机、出门赶早卖菜的大妈、曾在一条道上比肩的跑友……看到行动迟缓的我,都会关切“这几天没见你哦”。就连隔壁邻居家老黄狗也忙不迭跑来俯身低吠几声,似乎在问:好几天不见,咋这时散步?而在以往它总会陪着清晨跑步的我,跑到小区门口;数年如此,彼此默契。
那天,跑前身体状况自测与往日无异,但开跑后觉得呼吸调整不顺,心脏也会冷不防地紧跳几下;但均在可控范围,估计二三公里后就一切顺畅。但左膝的疼痛突然而至,不仅快速扩展而且痛感异样即便使劲咬牙也很难坚持;不得不改成快走但两公里后就变成拖着一条腿的“蹒跚”,最后三四百米距离几乎磨蹭了半个小时。到家后赶紧休息热敷,虽然疼痛缓解但不能站立亦不可弯曲。受伤,乃跑者之大患,看来是难逃一劫了。翻看跑步软件,距期盼中的9000公里仅差三十余公里矣,往日仅需3—5日就能在“朋友圈”嘚瑟;连“凡尔赛”式的留言也腹稿不下十数次;此时却感觉如横亘面前的巍峨大山,更遑论视作“诗和远方”的目标10000公里,就更难跨越了。
休息几天,症状明显缓解;虽有点拐瘸但能独自步行;网上挂号预约磁共振检查,再经专科门诊判决“半月板、韧带损伤”。那位教授副主任说还好没断裂,否则只能开刀但至少休息一个月,然后看情况再定。禁不住嘟囔着“那‘武功’全废掉了”,教授反应很快“废也只能废了”。闻之,尽管时值初夏,身处人声鼎沸的医院,依然惊出一身冷汗。几日后,步态基本回复便想着跑个五公里试试。结果不到两公里就疼得趴下,前期的“休身养膝”统统作废,只能从头再来。脑子里只剩这么一句话:“不听医生言,吃苦在眼前!”
上班时属于“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工资不高”一族;而赋闲在家多年,血糖还能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心肺功能尚属正常,及多巴胺、内啡肽分泌量多令心情豁达随和等等,感觉都是持续跑步的收益。为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清晨便捷完成烧水、泡茶诸事并下楼起跑,还形成早睡早起,物品摆放整齐的习惯。如今停跑尚不足月,已觉得腰腹渐丰、睡觉呼噜声高诸多不祥端倪,若武功真废,该如何是好?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机会后开始跑步健身。先绕小区跑三公里,慢慢就到了周边马路,还参加数次路跑赛,书橱里就有了几块纪念奖牌;也逐渐形成“跑三歇一”、每月跑150公里的惯例。而耳边时时有亲朋好友的“当心膝盖”“以后靠轮椅走路”的逆耳忠言,其实自身防护从未懈怠,护具跑鞋自我监测拉伸准备,各环节都不会马虎。秉持“可以休息必须坚持”的信念,循序渐进跑过8000公里;前些日看着心心念念的目标已触手可及,也因为阴雨绵绵迟滞了奔跑进程,便连续数日保持十公里乃至更多奔量,结果应了古人言:“欲速则不达”,呜呼。
晨跑经年,在看似单调、乏味中也得到一些启示:譬如只要坚持,每个下一步都是“诗与远方”;为了坚持可以妥协,与身体妥协也与伤病妥协。曾经历了几次跌倒流血、腰痛难忍的“至暗时刻”,都得以安然度过。虽然速度有所下降,但在晨曦空旷道路独自奔跑的无羁、气喘如牛、大汗淋漓、血管贲张地抵达终点后放空一切杂念的快感,却非人人都能享受。曾向跑圈高手请教:遭遇伤痛还能继续否?回答是只要好好恢复,依然能跑。因此特期冀能平顺度过此次波折,再次站上起点,路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