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燃烧起火谁之过?
■吴德胜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近期发生在南京雨花台区的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电动车所引发的危险不容忽视。
那么,“亡羊补牢”呗,这不失为一种灾后的举措。最近几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街道及物业公司花了重金购买了干粉类的灭火器材,车库楼道堆得满满的,“禁止充电”的通告到处贴着,这“阵势”看似轰轰烈烈、家喻户晓。依我看,还是形式过于实际。试想,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当熟睡的人们发现火灾时,已是烟火呛人的状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撤离,能找到楼道及出口已是万万大幸了,谁还会去想到整箱整箱没有拆封的干粉灭火器材?就算器材在你附近,有多少人会使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妇女来说,像炮弹一样的红色罐罐可能从未碰摸过,灾难很难避免。
把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怪罪于使用者,我看这是一种误判,使用者出钱买了电动车,发生火灾后成了纵火者,至少是有点冤,如果还要巨额赔偿或坐牢,那真是碰到“冤大头”了吧。
那么,怎样防止电动车燃烧起火呢?问题是要抓住关键问题,那就是起火的“源头”问题。“源头”在哪里?很明显,就在电动自行车的设计、电瓶的制造方那里!或许还要加上售卖商“改装”那里。明明是出厂25码,经“改装”成了50码了,这种产品普及到哪里,灾难就会发生在哪里!我曾经听过一位科学家讲过,中国人能造出世界上领先的航空飞船,但是造不了一节小小的电池,问题点在“利”字上,归根结底是在“责任”上,没利哪来责任?
找到了关键“源头”,解决问题就方便了。与其说投放很多的灭火器材,不如真抓实干。让我们的安检部门质检部门行动起来,对设计制造单位加强监督管理和惩罚力度,使造假产劣的制造商倾家荡产。这样,老百姓可以放心地使用上安全产品,我们再也不愿看到劣质产品引发的灾难“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