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科目三”
■陈茂生
卯兔岁末、辰龙新春,舞蹈“科目三”旋风骤起。初闻,以为实行“快乐驾考”;跟着“江湖一笑”音乐在舞台、广场、街边。扭胯摇花手,丝滑小连步;顺便完成挂挡起步、轻踩刹车、转向打灯……曲终“上岸”领驾照。后来才知,始创者将唱歌、嗦螺蛳粉,跳舞作为检视八桂大地传人三项基本“达标”科目,所以被称作“科目三”。
随时随地就能扭起来的舞蹈,就有天然烟火气;喜好与臧否也随之而来。有说“一学就会、一跳就废”的,也有说“跳就上头、总扭不够”的。更有专家论证之所以能够流行,奥秘在于其中包含古典芭蕾的优雅、现代舞的自由、街舞的活力、民族舞的丰富性;要跳得“丝滑”必须都有所掌握才行。其实很是怀疑,殿堂之高舞台上的舞蹈“科目三”能够横空出世且并一鸣惊人的。
记忆中的“驾考”是自出校门后考得最吃力的考试,且没有之一;而“科目三”又称“大路考”是集各种难、各种“坑”之大成的最后一考。冷面考官坐在边上,三四个一起学车的挤在后面,谁也不敢多吱一声;轮到捏方向盘的那位,心跳始终高位徘徊;一挡起步、转向灯、靠边临时停车,在完成考官临时出的几个难题。考成就拿驾照,考砸只有忍受师傅的白眼还有时间、金钱的损失,实在耗不起。终于战战兢兢把车停靠路边,考官皱着眉嘟囔着:“勉强算及格,自己看看开成啥样子?”而口中“对、对”称是的我,一闻此言瞬间觉得阳光如此煦丽,路边小草、楼房色彩如此灿烂;甚至眼角还有点不争气地湿漉漉,与如今热门的考研、法考等“上岸”感觉一样。此岸,不是“回头是岸”而是胜利彼岸;从大海里踏上陆地,能在阳光下漫步。
斗换星移,光阴流逝,时光造化一切。同样叫“科目三”,可以是一道坎也能是一场“嗨”。只有感叹:世界之大,千品万俦,繁然杂陈;时时都会与例外不期而遇。惊愕之余细想想,似乎是有一条伏脉千里的踪迹,隐隐可寻。
据说学驾照考“科目三”的队伍绵绵不绝,当然以年轻人为主;而跳“科目三”则无论老少长幼、不分职业性别;从明星名模球星到广场舞大妈、酒店服务员都会乐此不疲,并在一摇一晃中领略快乐和轻松,还能邂逅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无疾而终等“人生佳境”;连“摇”不动的老年人也会配着欢快音乐,挪挪腿动动手。不管动作正确与否,能够快乐或解压就如何让人不喜欢?即便是不以为然的,也一眨不眨地盯着看;就为不放过每一个瞬闪即逝的针砭机会。
其实真正让人感叹的是:舞蹈“科目三”何以成为一个巨大“风口”,乃至“扭”出国门让更多人趋之若鹜?也许就因为如今无处不“卷”;无论在职场“卷”得天昏地暗,或在家里“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个人生都很不易。联想到初唐时的文艺青年王勃在《岳阳楼记》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该感慨“自古能‘卷’都励志。”社会总在“卷”来“卷”去中慢慢改变。努力才会有机会,但也会与身体透支、情绪烦躁等纠缠不清,倒是舞蹈“科目三”能让人乐在其中、心旌摇曳,能保持放松心态,让刚刚还重如大山的压力这会儿不过鸿毛而已。
适逢三九离去、四九过半;过了大寒,梅花绽放;春风里的舞蹈“科目三”,将是这个春天常有的景象;快乐原来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