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处世之本立业之基
《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里的“诚”,指的是自然界一切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虚假。我们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秀,应该把追求真诚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论语》也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谨而信,泛爱众”;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朋友有信”,都是在强调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只有彼此真诚,才能成为朋友。
所以,“诚信”二字需要拆开来看。诚,是内在的品质;信,则是外在的表现。怀着诚实不欺的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就是“诚信”。
在古人看来,诚信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外无物”“宁失千金,不失诚信”,历史上关于诚信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史记》中有一则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的就是取信于民的事。
诚信不仅是处世之本,也是立业之基。因为诚信不仅仅是个人品行的重要特质,而且在成就事业方面,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依靠诚实守信而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人物。比如说,春秋战国之交的“陶朱公”范蠡,他经商有道,重视诚信,后世的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尊称他为“中华商祖”。
对于个人来说,要想培养高尚的品行,最基本的就是要讲诚信;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而诚信,就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政府来说,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取信于民。
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更应该强化诚信意识、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中国,这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稳定、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