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虹口报

与邮局的往事

日期:10-13
字号:
版面:第04版:综合新闻·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与邮局的往事

  ■曹振华

  邮局,最初给我的印象,它就是绿色的,是邮件报纸的流通传递的载体,给人们以寄托,人们以信件,表达相互的冀盼、情感的交流。

  小时候,我家马路对面就有一家邮局所属的邮政所。一开间门面,一律的绿色。门口竖立一个大邮筒,时而见穿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按时打开邮筒下方门锁,将里面一大堆信件装进大帆布袋中,一件不落下。后来我长大写信寄信,还留个心眼,注意看下邮筒标示的开门锁时间,以便在开邮筒门前,将信及时投入,让收信人早点收到。

  那个年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逢年过节带我去邮局,汇款五元、十元的给远在乡下的奶奶,让她过年过节用。母亲好像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使命。离开邮局,在回家路上她嘴里还唠叨着,“过几天就要收到了。”

  邮局里还有报纸杂志柜台,我就喜欢常去逛逛,看看新到的《少年文艺》《儿童时代》《上影画报》等,看看那些崭新漂亮的封面,也挺有乐趣和满足感的。尽管身无分文,可望而不可即。

  上山下乡那年月,同学好友各奔前程。我去市郊农场。父亲给我买了一些信纸信封,叮嘱我写信给家里报平安。我当时想,到农场那地方有邮局吗?怎么寄信?到了农场队里,见有小卖部,出售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等,还有个绿色邮箱挂在门外。小卖部有信封信纸,有邮票出售,还都配套了呢!我一阵惊喜。我便写信给家里,给同学朋友。通过邮局的信件传递,家里知道我农场务农工作生活情况,又在回信中字里行间充满关怀、教诲,有时信中还有生活经验之谈,使我深深感到家庭的温暖,“家书抵万金”。

  妹妹那年赴东北黑龙江务农。每逢过年和中秋,母亲就去将凭票证购买的年货,除家里留下过年所需,余多尽去邮局打包裹寄给远方的女儿。到中秋节,母亲又忙着寄妹妹喜欢吃的月饼。邮局里收寄包裹柜台的老师傅,已认识了常来寄物件的母亲了。他热情迎上,称物件、打包裹、写地址,有条不紊。那师傅也有子女在外地,可叹天下父母心,同心疼子女。

  后来我被抽调到市区厂里工作。厂工会要我担任报刊收发。于是我又同邮局打交道了。厂里报刊由我去邮局订阅,报纸到了,我按部门、车间、办公室分发。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好多报刊品种。厂里职工中有子女读中学,要到中考高考时,需要辅导材料。而当时有些刊物很对他们的胃口,如《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作文》《英语学习》等。每到年底或年中他们都要来我这里登记,由我去邮局为他们订阅。

  从小喜欢语文课,喜欢写写东西,就萌生了写稿投报社的想法,这就又同邮局有了缘。我将稿子写好,一次又一次投到邮箱邮筒里,盼望报纸上有我写的东西出现,但一次又一次失望。终于有一天,我的稿子变成了一个个清晰整齐的铅字出现在报纸上了,我欣喜万分。报纸刊文后,接着又有同邮局有缘的好事了,就是稿子见报后有稿费汇款单寄来。

  如今网络科技发展,邮件通过微信传送,书信来往几乎没了。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风头正健。邮局虽无以往风采,但它历经沧桑仍在默默守卫,忠于绿色职守。我同邮局地往事情缘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