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虹口报

翘盼城市更新出新彩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4版:综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翘盼城市更新出新彩

  ■金洪远

  笔者的瑞康里老宅已纳入城市首批有机更新,该地块属于上海市第一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通过多举措综合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目前征询更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序地推进中。8月29日,瑞康里传来喜讯,弄堂里公告显示,愿意实施更新的653户,占应征询户总数的99.69%,已超过本项目总户数的80%以上。作为一个原住民,听到左邻右舍“城市更新机会难得,翘盼幸福早日来临“的心声,让我心潮难平。

  六年前,我曾以“一条弄堂,两位名人”为题撰文,刊登在《上海滩》杂志上,引发不错的反响。当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看了后,在他的工作室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后对我说,瑞康里石库门建筑的体量不仅在虹口区排得上号,就是在市里也是不多见的。阮老还指着文章配发的照片对我说,一条弄堂,有中国新闻泰斗赵超构先生,有古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都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大家,难能可贵啊。

  在我们老邻居的记忆里,左邻右舍的居民以新闻工作者、医生、教师和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占多数。但时过境迁,原本看上去“又宽又大”的弄堂,似乎“变小了”,建于1930年的老弄堂毕竟廉颇老矣,虽然几经修缮,但仍掩盖不住日渐衰落的破败相,人口密度问题、卫生问题、消防问题等凸现成了挠头的坎。如何在这次城市更新里,最大限度地保留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魔都中久违的烟火气,最大限度留住珍稀的街坊肌理,不至于这宝贵的石库门建筑遗产在推土机的铲斗下消失,那时要令人为之扼腕的,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同样远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地蜕变和更新。

  据我所知,瑞康里弄堂不仅有两位文化名人大家,还有不少科技人才。我的隔壁邻居“陈伯伯”是沪上丝绸行业高级专家,当年中国第一批留美学子,这些类似的宝贵的科技文化、人文资源亟待有关方面挖掘和发现,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和留存。我以为,如果作为海派文化的石库门建筑,没有了人文和历史文化的支撑,就像一座城市没了属于自己的方言,就像是少了血肉和灵魂的空壳架。

  翘盼城市更新出新彩。留住乡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文脉传承的城市更新,才是好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保持城市的活力,延续城市的生命力,在城市更新中把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好,需要主事着拿出匠心和绣花功夫去精心打造。我想自作多情地再补充一句,一个城市之所以迷人,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所体现的风貌与个性,在于它的特色与底蕴。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弄堂里有烟火气息,有文化浸润的城市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