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泰兴号》有感
■满珍
收到作家于强先生寄来的书已经有些时日,翻开扉页,先生端正地写着“满珍雅正”,真是甚为惶恐,不由翻开篇章,刚读几页就已感觉相识恨晚,于是手不释卷、夜以继日、痛快淋漓地吃了一餐“饕餮盛宴”,收获巨大,眼界和格局得到极大扩展,无一言以蔽之,只感觉见众生、见天地、见明智。不仅自己翻来覆去地读,乐在其中,也将此书赠予三五好友,有教育专家、有政府官员、有企业家,也有和我一样身兼数职的家庭CEO。
说来话长,于强先生的书《爱在上海诺亚方舟》《丝路碧海情》等,我都有认真研读,从中获益良多,往往感叹人间有大爱、世间有真情,在面对苦难彷徨时不由增添了继续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雅正”是不敢雅正的,但是我也有几点读书体会不吐不快,抑或徒惹人笑罢了。
作为一个小女子,可能感情有点过于丰富了,对于书中何祖耀和成雅芳的爱情每每遇到挫折、考验时往往忍不住揪心不已,也为他们彼此的忠诚和付出感到泪目,到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欣喜忘言。有一首歌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书中倡导的情人之间的忠贞之爱、亲人之间的无私之爱,乃至不同民族之间的人间大爱,无不可歌可泣,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想一下当下,“扶不扶”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我想如果大家都可以读一读《泰兴号》这本书,或许现在的境况能够有所改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还从《泰兴号》这本书里看到了祖辈们创业的艰辛。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描写挑夫从瓷帮古道运送瓷器之危险和辛酸,“不知道有多少村妇在清晨送走了丈夫、儿子,却用余生所有的夜晚去等待”。我想我们中国瓷器、中华文化的誉满全球离不开先辈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血泪付出,顽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海上陶瓷之路”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们青年一代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弘扬中华文明而竭力奋斗,我想这也是于强先生著此书的原因之一。
《泰兴号》也展现了作为中国特色的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的全盛历史,德化瓷器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价值,一直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作为一个外行,也对德化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由从京东上购得几件独自赏玩,不胜其乐。尤其德化白瓷,似雪胜玉,无愧于“千秋绝色中国白”的名声,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感谢于强先生,感谢《泰兴号》,又让我得一人间“绝色”。
以上是小女子的一点浅见,有太多的资深学者和权威媒体对本书高度评价,我除了受教,不敢妄言。只是读完以后,味甘香长,不由期待于强先生更多大作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