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虹口报

我看《长安三万里》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04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看《长安三万里》

  ■姜燕

  电影《长安三万里》7月8日上映至今,票房一路上升,热度不减。看完电影的我,在片尾彩蛋各地方言朗诵的唐诗里,百感交集,久不能言。

  影片讲述的是安史之乱后,吐蕃来犯,时任大唐节度使同时也是诗人的高适,困守孤城向监军太监回忆和李白相识相交往的故事,从而引出了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长卷以及高适、李白逐梦长安的不同选择和人生境遇。

  李白作为才华冠绝天下的诗人,留下了太多流传千古的好诗,他天真纯粹、轻财重义、洒脱不羁,在后人看来他无疑是成功的,可是在我看来他却是悲情的。李白胸怀大志,满腹经纶,自以为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然而商人的出身,让他屡次被拒,仕途受挫。他两次选择入赘,想靠此改变门第出身争取机会,然而蹉跎数年,人到中年才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得以入朝为官,可不到一年却因他恃才傲物,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他在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之间纠结大半生,暮年却因想获得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卷入永王之乱,被判流放夜郎,幸而在白帝城遇到大赦,得以自由。

  高适作为将门之后,立志疆场杀敌报效国家,欲成就一番事业。他资质平平,但胜在憨直勤奋,自律不懈。他没有李白的不世之才,却甘于寂寞,在逐梦受挫后,回归田园勤读苦练,韬光养晦等待机会。他的坚持,他的努力,终于在中年之后赢得转机。他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和“永王之乱”,凭着卓越战功从八品幕僚升至淮安节度使,后来官封渤海县候,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严谨,大器晚成,最终实现了少年时拜将封侯的伟愿。

  李白和高适虽是好友,却性格不同,命运也不同。李白曾和高适定下一年扬州之约,在长安为官得意之时亦写信给当时落魄的高适速来长安,要为高适谋功名前程,待高适奔赴而去时,浪荡不羁的李白竟忘了邀约这事,说得好听是不拘小节,实则就是不靠谱,不过高适包容了李白的天真幼稚,也能理解李白的肆意洒脱。如果说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者,高适就是一个现实主业者,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里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影片中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盛世时的恣意欢谑,乱世时的颠沛流离,盛世时逐梦的艰难,乱世时危机中的机遇,是与非,对与错重重叠叠,那些唐朝闪亮的名字:杜甫、李白、白居易、高适、王维、孟浩然、崔颢……是历史的明珠,他们用诗歌让人们记住了大唐盛世和安史之乱后大唐的衰落,正如影片中所说,只要诗在,黄鹤楼就在,长安就在。

  我看《长安三万里》,是看一场盛世繁华,叹一出人间长梦。我看《长安三万里》是看大唐盛世舞影歌声诗书纵横,三万里繁华如烟云;是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三万里难销的万古愁;是看坚持不懈勤奋自律,三万里热血未凉终有成;是看少年意气、青年受挫、中年无奈、暮年释然的三万里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想,影片想表现的绝不单单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以及两位主角的情谊和唐朝诗人的群像,而是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探索,我欣赏李白的绝世才情,但我更欣赏高适对人生勤奋踏实,自律认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