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铁路建设报

从坦赞铁路出发

日期:11-08
字号:
版面:第4版:万水千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王 超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11月08日   4 版)

    □ 王  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助力非洲国家独立解放,中非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做出了修建坦赞铁路的历史性决策,中方累计派出5.6万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赴非洲,与非洲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在茫茫草原上用血汗修筑成了中非友谊的伟大丰碑——坦赞铁路。

    光阴流转,历经五十多年的岁月洗礼,中非友谊历久弥坚。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习近平主席同来华出席峰会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共同见证了《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联结友谊与梦想的坦赞铁路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

    在坦赞铁路精神的激励下,怀揣着对非洲大地的无限憧憬,我自2012年入职中国土木后便常驻坦桑尼亚工作至今。在这十余年中,我见证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铸就的深厚情谊和历史积淀,也亲历了习近平主席2013年对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合作交流的飞速发展。

    哈乌里作为坦桑尼亚本地“土三代”,他的祖父参加了坦赞铁路的建设,他的父亲是中土东非公司的司机,他自己从小在坦赞铁路大院长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命中注定的中土人。他从自卸车司机做起,勤勤恳恳在中土东非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最终成长为一名设备主管。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被中国土木选为“杰出员工”并受邀到北京领奖,每位坐他车的中国人都要听好几遍他自己编导的“哈乌里领奖记”,我们听着开心,他说得也开心,能够由衷地感受到他作为中国土木的一员和公司同命运共成长的自豪。

    刚到坦桑尼亚工作的时候,很多上年纪的坦桑尼亚人会主动和我聊起他们在坦赞铁路和中国专家、工人共同工作的经历,细数这些朋友的名字和帮助他们的每一件事情。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坦桑尼亚人都赞叹中国在国家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中国是基建大国,很多坦桑尼亚人能够和我们分享他们在郑州、石家庄、义乌、武汉、成都旅游、学习或者生活的经历,坦桑尼亚人民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已成为高速发展、自信且强大的国家,同时他们也乐于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文化。

    这十余年间,我参与了坦桑尼亚中央线米轨铁路改造升级项目,和项目团队一同将这条年久失修的百年老铁路进行翻新改造,铁路运营时速从项目启动前不足30公里提升至70公里,并极大提升了列车运营的安全性,重新激活了这条贯通坦桑尼亚中部经济走廊的运输动脉。

    我们有一个营地就在米轨旁边,晚上会有货运列车经过,在营地就能听到列车的轰隆声。项目建设初期,晚上只有一趟列车经过。项目开始建设大约一年后,现在米轨一晚上能通过两到三趟列车,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米轨运输能力的提升。

    我现在参与的坦桑尼亚中央线标准轨铁路第五标段项目,是一条高标准的电气化铁路,其作为坦桑尼亚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建成后运营速度将达到时速160公里,预计年货运量达到1400万吨,未来将联通内陆的布隆迪、刚果(金)等国家。线路贯通后,达累斯萨拉姆港以及坦桑尼亚绝大多数重点城市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高速、廉价的物流将为坦桑尼亚提供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中土东非公司作为在坦中资企业的突出代表,不仅承建铁路项目,同时公路、桥梁、供水、市政类项目也有着亮眼成绩。今年10月初,东非最长矮塔斜拉桥——马古富力大桥合龙。作为维多利亚湖上首座桥梁工程,马古富力大桥是坦桑尼亚姆万扎地区与邻国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的重要交通枢纽,对提升坦桑尼亚国家形象,推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身处坦桑尼亚,我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坦桑尼亚正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大步快跑,日新月异。

    十二年前我来到坦桑尼亚,感受着先辈们用血汗铸就的中非情谊;十二年中我在坦桑尼亚挥洒汗水,经历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的飞速发展。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在“同发展、共命运、爱无疆、勇担当”的坦赞铁路精神指引下,扎根东非大地,为中非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心里,我喜爱东非这片热土,它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单位:中国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