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敬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11月01日
4
版)
□ 程 敬
四川成都都江堰市虹口乡龙门山南麓,尽是连绵的崇山峻岭,其最高峰是海拔1400多米的卡子垭口。季风猎猎的卡子垭口哟,沉浸在松树和翠竹清新的气息里,俯瞰着脚下的平坝地区,不言亦不语。
在虬劲苍翠的松竹之间,有一小片红豆杉,它们树形秀美瘦小,明显与周围的树不在同一种植年代。这是中铁二十四局蒲虹公路援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志林于2010年4月26日种下的,那天是他60岁生日,也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蒲虹公路全线拉通的前夕。
60棵红豆杉,以17、18、25数字排列,深深地扎根在蒲虹公路卡子垭口附近。王志林说,红豆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是长寿树,象征着总部在上海的中铁二十四局与都江堰人民两地情谊万古流芳;它是健康树,寓意都江堰人民永享蒲虹公路所带来的“生命之路、安全之路、发展之路”的恩泽,少一份灾害流离,多一份幸福安康。
四川与上海,相隔了千山万水。一片红豆杉,紧紧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距震中映秀10公里的都江堰市虹口乡严重受灾,两条经由紫坪铺和向峨乡通往虹口乡的公路同时中断。后虽抢通,但仍时有崩塌发生。一度是成都人避暑胜地的虹口乡有成为交通孤岛的危险,重新开辟一条相对安全、快捷的道路势在必行。
蒲虹公路,联通蒲阳镇和虹口乡,全长23.804公里,宽7米,为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绝大部分位于山岭重丘区。山高、谷深、弯多、坡陡,仅弯道就达181处,高差达720米,最陡处达80度,最高处还要翻越海拔1450米的卡子垭口,可谓步步艰险。
为了早日修通蒲虹公路,中铁二十四局选派了80多人的管理队伍,与700多名作业工人一起,奔赴都江堰。时年58岁的王志林,得知蒲虹公路援建项目部成立后,毅然参加援建工作。
2008年11月13日,蒲虹公路开工。5个工区、1600多名施工人员全部住进深山密林,采用平行作业的方式齐头并进。在一侧不时有碎石滚落的山壁下,一侧是数百米深的悬崖旁边,在无路、无水、无电情况下,他们迅速掀起施工高潮:拓宽由测量踩出的羊肠小道16公里作施工便道,新建施工便道6公里,拉高压线新建变压器12台,至2009年1月15日,完成土石方开挖21万方,土石方填筑3.2万方,软基处理1000方,路基清表5.8万方,挡土墙防护1621方。
站在蒲虹公路的施工现场,王志林回忆道:面对多雨的气候,建设者人均消耗了100多双雨靴;面对丛生的巨石,一年用掉60多吨炸药;面对海拔高又陡峭的卡子垭口,他们用绳子绑住腰,如蜘蛛人一般倒吊下去,先打风口、再装填炸药,最终打通了卡子垭口。
2009年11月12日,卡子垭口顺利打通;11月28日,蒲虹公路最艰险处——“鹰嘴”胜利打通……伴随一个个节点相继突破,项目部全体员工没有松懈,憋着一股劲,向着2010年5月12日全线拉通的目标发起总攻。
2010年春节,不放假。“我利用春节前在上海开会的机会,专门在公司召开了都江堰项目部员工家属迎春茶话会,家属们对奋战在蒲虹公路的亲人讲出了心里话。”王志林说道。当他把录下来的家属心声带到项目部,并在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日子放给大家听,“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汹涌澎湃!”
2010年4月,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除了建优质工程外,他琢磨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都江堰留下点什么?这种想法一直萦绕于心,并越来越强烈。看着路基渐渐成型的蒲虹公路,王志林开始着手落实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60岁生日那天,在卡子垭口种下60棵树。
他邀请当地绿化部门的同志到现场,勘探后发现“薄薄一层土下面都是石头,树种下去不能成活”。他不死心,最终请人找到土层相对肥厚的地块。
“红豆杉是适合当地气候和土质的树种,形态优美、能做药用,又有长寿、健康、幸福的寓意。”王志林说,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能在四川的大山上工作和种树,既是寄存了他的一段回忆,也象征了两地长存的友谊。
于是,王志林花了3000块钱买了树苗,项目部的同志们帮着他一起把树种在了卡子垭口。他抚摸着稚嫩的树苗,想到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想到那短暂又澎湃的援建时光。
终于,曾经的羊肠小道修成了三级公路。这条23.8公里的蒲虹公路也被当地村民称为“生命之路、安全之路、发展之路”。
蒲虹公路通车后,王志林回到了上海。十多年过去了,他种下的小树在龙门山蒸腾的雾气中,在卡子垭口吹拂的清风里,在笼罩川蜀大地的浅淡又炽烈的阳光中,慢慢地长高长大了。它们披拂的枝叶和周围的山景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