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铁路建设报

真实亲诚 续写美好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4版: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铁建以“心联通”推动中非合作纪实

赵渊青 唐 辉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9月06日   4 版) 2022 年 5 月 31 日,安哥拉卡宾达省日卡村,供水项目试运行期间,当地人取完水后为安中两国建设者们点赞。 谷建岭 摄 2019 年,本格拉铁路全线正式移交后,在带动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海与内陆人员物资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钱 磊 摄 2022年8月17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暴发山火,中铁十七局阿尔及利亚项目利用工程机械,在森林中清理出一条条防火隔离带,成功遏制山火蔓延。 张 崇 摄 在 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中铁十四局非洲办事处前往埃塞俄比亚南方州普吉特别行政区索亚玛镇小学,为当地学子们送去精美的礼物以及节日的诚挚祝福。孙照会 摄 ▼2018 年 5 月 5 日,中铁二十局开办了海外第一所铁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本格拉铁路职业技能学校,学校开设了铁路行车组织管理 、铁路线路维养等多门专业课程,为后期铁路运营输送了 200 多名技术员工,提升了当地铁路运输行业水平。图为安方员工接受培训。 强星星 摄 尼日利亚海关卡杜纳基地项目现场,项目工程师秦绪峰正在指导当地员工进行测量作业。石含双 摄

    本报记者  赵渊青  通讯员  唐  辉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郑重宣示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中非合作,源远流长。共同的历史命运与发展任务,让中国和非洲守望相助,创造了一段段佳话。而一直以来,中国铁建在习近平主席“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与非洲国家合作从发展战略对接到落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让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断走实走深。

    基建合作  打通非洲发展新脉络

    坦桑尼亚,“真实亲诚”理念的首倡之地。从桑给巴尔国际机场出发,沿着旅游公路1号路行驶,不到半小时便可抵达当地著名旅游景点——桑给巴尔石头城。由中国铁建所属中国土木建设的1号路宽敞平坦,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表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当地道路设施联通。“尤其是1号路主体工程提前完成,极大改善了当地城市面貌,促进桑给巴尔旅游业和贸易的蓬勃发展。”

    中非合作促进非洲发展的故事,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打通坦桑尼亚、赞比亚交通大动脉,改善两国经济,中国政府对外援助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全长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中国土木先后派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约5.6万人次远赴异国他乡,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重重困难,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铸起这条象征着“中非友谊”的钢铁大道。其间,有60多名中国专家和建设者长眠于非洲大地。

    时光流转,中国铁建在包容普惠、互利共赢中寻求合作、谋求发展的处世之道从未改变。中非合作各个领域涌现出携手前行的生动例证——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的通车,让中断了30多年的安哥拉国际铁路贸易重新焕发生机;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供水项目竣工,直接解决了9万多居民的饮水问题;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投入运营,将机场至市中心的行车时间缩短了一半,费用降低了五分之四……中国铁建建设的工程正改变着非洲的经济,也增进了非洲人民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以前要走很远的路到井边去打水,非常麻烦。”家住卡宾达省富蒂拉区域的居民阿德里亚诺说,自2022年中国铁建建设的卡宾达供水工程交付以来,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困扰60万卡宾达地区民众饮水难的问题也因这项工程的建成得到解决。

    一幅幅笔触细腻的“一带一路”工笔画正在非洲这片“希望的大陆”上徐徐展开。一大批合作项目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形成了利长远、惠民众、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铁建智慧、铁建力量。

    民心温暖  谱写中非友谊新篇章

    “我很自豪能够在这所学校工作。十年来,几千个孩子在中安友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医生、工程师和教师,服务于安哥拉的国家发展。”不久前,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与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对中安友谊小学的校园完成了翻修工作,在学校任职多年的英语教师德奥林多·敦古拉如是说。

    十年前,为了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举措,中国政府在安哥拉中部的万博省捐建了中安友谊小学,中铁十七局完成建设并移交。十年后,中铁二十局接过接力棒,将校园里的所有设施修葺一新……这所安哥拉万博省屹立了十年之久的学校,是安哥拉和中国友谊的美好见证,也是中国铁建践行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的一个缩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铁建积极带动中国方案、中国技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同时,还成为“文明使者”,促进文化融通、民心相通。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中非双方合作共赢的故事比比皆是——当尼日利亚遭受30年来罕见的暴雨侵袭,中国土木尼日利亚公司出动人员、机械,逆着人流开赴受灾现场,4天4夜的奋战换来了40多万非洲居民的安全转移;当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暴发山火,中铁十七局阿尔及利亚项目接到阿国高速公路管理局救助电话后,紧急从施工现场抽调人员和装备赶赴灾区,利用工程机械,在森林中清理出一条条防火隔离带,成功遏制山火蔓延;当安哥拉遭遇罕见旱灾,由铁建国际牵头6家系统内单位向安哥拉政府捐赠了大米等救灾物资;当几内亚因雨季暴雨导致多处冲毁,中铁十八局贝拉大区尼桑马里度市公路项目部迅速组成抢险救援队伍,调集20台大型机械设备,赶往抢险现场帮助抢修……

    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伸出援手,中国铁建以实际行动向非洲民众展示了大国风范和铁建担当。援建非洲版“火神山”医院、为当地民众提供防疫物资、将外籍员工纳入保护范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铁建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分享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帮助合作伙伴阻击疫情。

    关爱非洲聋哑儿童、参与抢险救灾、修建乡村便道、维护居民供水管道、清扫路面积雪、疏浚河道、修缮居民菜市场……中国铁建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他们所到的每一个地方。

    能力建设  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

    今年5月17日,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与尼日利亚交通部长萨义杜、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临时代办张仪等共同出席中国铁建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联邦交通大学项目一期移交仪式。该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关于支持非洲国家建设5所交通大学,推进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倡议能力建设行动的有力体现,树立了中尼两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领域合作的典范。

    据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尼日利亚直接或间接提供超10000个工作岗位,并通过属地化管理培养当地基建人才,向当地传授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项目移交运营后,将为尼日利亚培养大量交通和铁路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填补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缺口,通过技能转移和能力建设促进尼日利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一直以来,中国铁建及所属各单位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不仅展现了作为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还通过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切实促进了当地民生福祉,彰显了携手非洲、共谋福祉的深远情怀与坚定承诺。

    2022年2月,由中铁十八局建设的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在塔那那利佛大学理工学院正式落成。这是作为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之一、我国在非洲设立的第10个鲁班工坊,将为马达加斯加青年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为加快人才培养,实现国家工业化发展搭建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国铁建先后参与吉布提、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鲁班工坊建设,是在非洲参与建设鲁班工坊最多的企业,有力提升了所在国职业教育水平。

    按照人才属地化培养和管理要求,中国铁建在非洲重大项目的中国员工与当地员工比例基本维持在1:10左右。中铁建电气化局安哥拉供电项目进场1年,累计聘用当地员工超过300人,为近300个家庭创造了经济来源。当地员工艾利逊在项目工作1年,平均每月收入超过4万宽扎,约合人民币1000元,使家庭摆脱了贫困。

    作为非洲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建设过程中,中铁二十四局桥建公司德雷达瓦梁枕厂职工手把手向当地员工传授技术、提供工作岗位,两国员工创下了海外轨枕生产白班晚班均达到1000根的纪录,为亚吉铁路建设“一气呵成”创造了条件。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铁建在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对当地员工开展多批次不同岗位的专业培训,其中安排他们到中国培训超过1000人次,12000多名当地“门外汉”通过培训,成为工程施工、线路维护、通信信号、机车驾驶等领域的“行家里手”。据统计,50多年来,中国铁建在非洲培训当地人员超过30万人次。

    同样在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第一个零排放绿色工业园——阿瓦萨工业园,中国土木在负责运营管理过程中,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园区运营管理人才。目前,有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20余个国家的企业入驻,吸纳当地就业超过2.5万人,被誉为“埃塞俄比亚工业化的里程碑项目”。

    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洗礼和风雨考验,中非友谊已经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无数个事实证明,中国铁建是非洲可靠的伙伴、真正的朋友。

    未来,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铁建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非洲伙伴携手并进,在更多领域开拓合作新篇,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让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合作之路更加宽广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