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铁路建设报

风景万千和春住

日期:06-16
字号:
版面:第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上海调研纪实

方 玲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6月16日   1 版)

    图为6月13日,戴和根调研中铁十五局上海静安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车库项目。赵浩宇 摄

    本报记者  方  玲

    端午节刚过,梅雨来临之前的上海,空气微湿。初夏的静安大宁公园,池水盈盈,清香浮动,一池荷花正被微风唤醒。咫尺外的明园森林揽翠苑、滴翠苑绿意盎然。地下50米深处,全球最大垂直掘进机“梦想号”正在紧张施工。

    6月12日至14日,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在上海,先后到上海院、中铁二十四局、中铁十五局和重点项目调研,进工地、听汇报、摸情况,为中国铁建未来发展把脉定向。

    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未来地下城”加速照进现实

    6月13日午后,在中铁十五局静安智慧车库直径23米的井口边,戴和根与现场技术人员详细交谈,询问车库出资比例、成本回收年限,鼓励中铁十五局科技工作者要加大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伊始,中国铁建践行央企使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戴和根说,战新产业首先要解决一个方向问题,在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业务里面,我们到底搞什么?并精准指出地下空间开发是一个重点方向,要求相关单位把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抓紧优化、精准投资、大力推广。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向地下要空间、要安全、要资源已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

    据中国品牌日期间媒体报道,中国铁建正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力军。上世纪六十年代,中铁十五局参建贵昆铁路时被誉为“共和国的穿山甲”,参建成昆铁路又捧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今的铁四院、铁一院、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一局等单位围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正在打造铁建“深地空间”品牌。

    截至目前,中国铁建建设了我国超40%的隧道和地下工程,项目已涵盖了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市政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等七大领域。未来,中国铁建将着眼建立城市地下立体开发新模式,成为城市地下空间50米以浅开发的主导者、50米以深的技术引领者、千米级深度地下空间的主要研究者和参与者。

    加快转型升级!让中国铁建永葆核心竞争力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

    戴和根带领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国资委领导调研中国铁建时的讲话精神,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指出传统产业是根本,不能未“立”先“破”,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不能一说战新,传统产业就扔掉了,而是要加快转型升级。他要求各单位冷静客观分析当前发展形势,深入思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系统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隐患,调整到大有可为的空间和领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在产业变革和行业的重构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

    作为前身为铁五师、铁六师合并的人口大局,中铁十五局不等不靠,依托主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场从经济落后区域向经济发达地区转变;在“三区一带、三省三市、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订单占比从原来的不足20%上升到近70%,上海市场份额跃升至连续2年超百亿元。从事行业从铁路领域进入抽水蓄能、风电光伏、智慧交通、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矿山水利等新兴领域。功能转变即由单一施工承包商向投资商、运营商、维护商转变;实现在设计、投资、施工、运营、维保、城市更新等领域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

    在上海院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研究中心——区域铁路与轨道交通联合研究基地,戴和根现场观摩了上海院研发的“隧道综合量测机器人”,“可以解放多少人力”“市场转化率怎么样”,详细了解了机器人研发生产、市场转化等情况,称赞上海院“数字化的建设、人工智能、现代物流,走在了前列,难能可贵”,并肯定他们在市域铁路等老本行的亮点与特色:“在创新这块你们有实践,有基础,有成功的案例,你们提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勉励他们要关注运维、地下管网、房建更新改造等,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

    在听取华东区域总部及相关单位关于闵行澄江路项目绿色智慧社区介绍时,戴和根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传统产业也能通过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求建设者将绿色低碳技术深植于全生命周期,围绕绿色这块市场,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沙漠治理,深耕细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改革提升再三年!让百年基业焕发蓬勃生机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释放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信号。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6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戴和根要求中国铁建各级党委认真学习领会,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履新中国铁建短短半年,戴和根抓住主要矛盾,以改革激发铁建新动能,做好改革发展、管理治理文章。抓住主要矛盾,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解决好主要矛盾,铁建“航母”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与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中国铁建通过深化深层次改革打通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要通过改革的举措,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提拔看业绩的鲜明导向。在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考核的强制性分布上,把绩效考核兑现、末位淘汰和不胜任退出与收入增减、员工进出和领导上下挂起钩来,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机制。32项制度举措,犹如一套组合拳,拳拳击中要害。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