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铁路建设报

让每个焊点都完美无瑕

日期:05-24
字号:
版面:第3版:政工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中铁二十一局电务电化公司女子信号工班

周 鹏 贺琬珺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5月24日   3 版)

    本报记者  周  鹏  通讯员  贺琬珺

    “37年来,我们焊接的配线超过20万公里,能绕地球5圈多。”5月10日,中铁二十一局电务电化公司女子信号工班工长刘虹霞和6个姐妹刚完成兰合铁路石岗车站信号楼模拟试验、包银高铁银川动车所微机联锁系统开通任务,便连夜乘坐火车赶到兰新铁路武威南站计算机联锁室内外设备更新项目,开始调度楼内81.75公里线缆的综合布线和23648个点位焊接作业。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一”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让这个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的女子信号工班倍感自豪。自1987年成立以来,她们秉承工匠精神,先后参加了青藏铁路、兰新高铁、京雄城际铁路等900多座信号楼的综合布线及焊线业务,用绣花功夫编织铁路信号系统“神经网”,以“零误差”为一条条铁路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匠心焊接铁路线网

    “这里的每条股道、每个站场,我都非常熟悉。”从电气集中联锁到计算机联锁改造、设备更新,今年51岁的李国稳是女子信号工班的大姐,这是她第3次参加兰新铁路武威南站信号专业施工。信号楼有59架组合柜,每组机柜里的焊点多达4000多个,各色线路密密麻麻,光看看就头晕眼花。她和姐妹们穿梭于狭窄的机柜之间,对照图纸精心理线、配线、绑扎,使每一根每一股都变得井井有条。

    信号系统施工是铁路建设的关键一环,信号机械室内配线直接关系铁路行车安全,必须做到每一根线都精准无误。2016年,该工班承建的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调度楼项目,有数百台设备机柜,上万条光纤电缆,每组机柜都有3万到8万个焊点。她们用细致、耐心、责任和毅力一根根接,一段段理,一束束捋,实现集束水平排列、走向、弯度整齐划一,如矩尺画出的线条。

    用钳子剥掉直径只有4毫米的信号软线绝缘层,将线体小心翼翼排布到机架上,再用100多摄氏度的烙铁焊头轻轻熔化锡丝,将线头精准焊接到组合柜内的端子上。“信号机械室是信号系统的中枢,整个焊接全过程相当于一次心脏外科手术。”信号工强亚非说,她们将信号焊接技术要领总结为“快、准、稳”三个字,做到每个焊点光滑、饱满、无毛刺,无虚焊、无假焊。由于质量优良、工艺精美,她们参建的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调度楼被国铁集团确定为全路观摩学习点,先后迎来铁路系统5000余人次观摩学习。

    让强亚非印象最深的还是兰州铁路枢纽北编组站,不仅信号专业施工难度不亚于架桥凿隧,而且站前工程工期非常紧。兰州铁路枢纽北编组站按“三级七场”设置,由于信号楼多为新建,有些通风口还没有堵住,楼内阴冷潮湿,而焊线施工是精细作业,操作时不能戴厚手套。冻得受不了时,她们就只能在烧热的烙铁边上烤一烤双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用时两个多月完成了6座信号楼的室内设备安装及导通试验,保证了北编组站按期开通。

    布线工艺变工艺品

    “每根线都要穿过孔径2毫米的端子孔焊接,我们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参加过10多个信号工程项目的李芳说。2013年11月,兰新高铁红柳河南至盐泉北标段“四电集成”工程项目是她们参建的首个高铁项目。“这里风大、沙多,更要焊得牢、接得准。”在世界上铁路风灾最为严重地区之一的“烟墩风区”,她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0个信号楼室内设备安装及导通试验,为线路按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在青藏高原无人区作业,该女子信号工班负责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唐古拉山北至格尔木近590公里各站点信号机械室内的布线施工。面对低温、缺氧、缺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她们坚持完成每天的编号、配线、焊接、导通等常规工作,仅用5天时间就顺利完成全线第一个新开站清水桥车站信号室内配线、调试和一次性开通,随后实现昆仑桥、昆仑山、可可西里、曲吾“四站连开”。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匠精神成为该女子信号工班的执着追求。高原地区绑扎电缆的扎带受冻后极易断裂,她们反复改工艺、想办法,最终尝试将扎带用电热壶煮后使用,在确保绑扎线缆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工艺。她们完成的信号工程多次被铁路电务部门指定为免验工程,武嘉电气化改造站后工程项目获“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兰青二线站后工程项目获青海省“江河源”杯奖,兰新高铁四电集成项目获“火车头奖杯”。

    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信号工程施工采用BIM技术实现虚拟建造,该女子信号工班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相结合,不断对机柜内线缆排布进行模拟,寻求外美内实、高效稳定的最佳排布方案。她们还协助技术人员编制出高速铁路通信、信号工艺标准V1.0,并在此基础上以三维动画形式制作高速铁路通信、信号V2.0工艺标准,在确保工程“颜值”的同时,也为今后检修提供了最大便利。2023年,她们参建的雄安站房凭借出色的工艺和可靠的质量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工匠师徒薪火相传

    从时速60公里、120公里的普铁到时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高铁,女子信号工班经历了蒸汽、内燃到电力,再到高速列车的时代跨越。时间在变、人员在变,但作业标准和效果始终未变。今天,围在图纸前分析线缆排布的新一代女子信号工们,一如三十多年前铁路信号楼站内捧着书本和图纸细心钻研的前辈们。

    “李姐和强姐上班的时候我才一岁,现在我们都是她俩的徒弟。”吴艳丽在姐妹们中年龄最小,是女子工班的第三代信号女工。“信号楼是铁路线的大脑,容不得半点儿马虎。而要干好铁路信号工作,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现场作业经验。”吴艳丽说,工匠精神需要代代相传,技术也是如此。年长的带年轻的、手熟的帮手生的、会看图的带不会看图的,如今该女子信号工班走过了37年,“传帮带”也延续了37年。

    从一开始在钢轨上打眼到和男同志一起搬水泥基础,从过去的室外配线到现在的室内配线,2008年加入女子工班团队的郑艳拿起烙铁和焊锡丝,在师傅的手把手带领下,编号、配线、焊线、导通,逐渐成长为机械室配线焊线的骨干,2022年获“甘肃省五一巾帼奖”。“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她说,信号施工与线路扩能改造同步进行,完工一个开通一个,工期非常紧张。信号作业先要剥线头,平均一天要完成400个线头,手指头和指甲盖很疼,我就敷热毛巾缓解,直至如期交工。

    “天窗”作业是铁路行业特有的作业模式,营业线信号施工通常都在夜里“天窗点”进行。在包银高铁银川动车所最后一个天窗点,留给刘虹霞和她5姐妹的焊线时间只有不到半小时,她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焊接任务,同时确保焊接的每一根线都不出错。4月19日凌晨5点,动车所微机联锁系统实现正点开通。刘虹霞年纪虽轻,却已参建过14条铁路线信号作业,“我是工班第三代信号女工,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这是荣耀更是责任,我们会跑好自己的一棒,绝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