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峰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5月17日
4
版)
□ 马天峰
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更美的路是我们自己修建的路。
“五一”小长假,我坐火车回了趟老家。车厢里人潮涌动,座位上、走道里飘来五湖四海的声音。有些人结伴而行,凑在一起谈天说地,笑容满脸;有些人是孤独客,托着下巴眺望窗外。我也是只身一人回家,却不觉得孤独,因为窗外的一切都是我熟悉的景象,每经过一座城市都好像回到了大本营,充满了亲切感。因为我们曾经在建设城市时流下过汗水,因为这些城市曾镌刻下我们奋斗的身影。
建筑人的职业生涯是在不同的城市辗转,看到、听到、尝到的是人间百色、百语、百味。有时看到的是大漠孤烟,有时看到的是椰林摇曳;有时看到的是江南烟雨,有时看到的是山水娇媚;有时“手可摘星辰”,有时“低到尘埃里”。有时听到的是豪放有趣的北方语言,有时听到的是声声细慢的吴侬软语;有时听到的是温婉有韵的闽南之语,有时听到的是铿锵有力的西北之语。有时逗留于舌尖的是云贵川的辛辣,有时缠绵于舌尖的是江浙两广的甜蜜;有时是草原牛羊的酥香,有时是水乡鱼虾的鲜香。在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变化中,建筑人为城市留下了铁路和桥梁。
列车得以风驰电掣,天涯得以“比邻”,节假日得以有归期,团聚得以圆满,离不开我们修建的铁路和桥梁。一年又一年,我们走南闯北,在许多城市停留,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载,我们像是楔子,每到一座城市就把自己砸进城市的泥土中,默默奋斗,默默奉献,直到一段段铁路从荒无人烟之处被铺就,直到一座座桥梁扛起朝阳,我们再把自己拔起,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场。一年年,风一程、雨一程,一岁岁,先夯基、再筑路,把烟火与荒芜连接,把思念与相遇打通,成就了一趟趟团圆。
每当走过那些出自我们之手的道路与桥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我是多么想和人说说,“瞧,这条路,那座桥是我们修建的。”于是拍下视频和同事分享,“还记得不,这是我们修建的,你看现在多气派,灯火通明,车辆如流呢!”我兴奋地说着,不自觉地声音向上扬起,这话被前面的一个大哥听了去。
“哥们儿,你也干建筑的啊!”
“是啊,真没想到回家的路上能遇到工友!”
我们仿佛是多日未见的老友,很快就熟悉起来,他的同乡工友也很快加入谈话中。言谈间才得知他们也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
“只和家里通过视频,都不知道家里变成了什么样。两年多嘞,毛头小子也能长成大小伙儿喽。”
“都一样,建筑人嘛,四海为家,咱们的家才是最大的呢!”
“哈哈哈哈哈……”心酸与辛苦酝酿成爽朗的笑声,素不相识的我们因为建筑事业畅谈一路。他们的终点站比我近,一次次目送后,耳边终于传来那让我魂牵梦萦的声音:“前方到站哈尔滨,请下车的旅客……”我迅速背起行囊汇入人流,久违的故土扑面而来。
这样的旅途将写满我的一生,可又如何?一路都是熟悉的风景,走到哪里都是归途。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