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菲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4年05月03日
4
版)
□ 谢 菲
“那一道道开往家乡的列车,也将会再次载着阿普的梦……”
我的朋友,你可曾到过成昆铁路?
蓝天、雄鹰、牛羊……正如近来大火的歌曲《阿普的思念》里描述的那般,跨越大渡河畔、奔跑在天府沃野,坐在这条绿皮慢线里,我想你一定会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可你是否知道,这幅行走的“彝族风情画卷”,是凿通427条隧道,架起991座桥梁,是在大凉山深处、横绝之地开出的坦途?
可你是否知道,这被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背后,是30余万筑路大军历经12年谱写的铁路壮歌,是千余名铁道兵英雄长眠于铁轨之下?
时间回到1958年7月,在历经数年的地质勘测及方案探讨后,成昆铁路正式动工。作为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铁路项目,成昆铁路北接宝成、成渝铁路,南连贵昆、昆河等铁路,横穿“川西粮仓”,从“天府之国”成都出发,一路南下,直抵“春城”昆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铁路修进艰险闭塞的巴蜀之地,铁路建设者克服着非同一般的困难。
隧道涌水、地震岩溶、滑坡崩塌……每一个挑战,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都是生死考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困难面前,铁道兵战士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托起了共和国的交通命脉,谱写着一代人的壮志豪情。
有人曾用生命铺路,有人正用青春护路。又是一载“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告别了青葱的学生时代,接过“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接力棒,加入无数平凡劳动者行列。
劈高山,填大海,科技驱动的时代,我们以数智赋能,为锦绣山河织上铁路网。从掌握混凝土预制产品核心技术,到拥有国内先进盾构管片智能化生产线,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的路上,我们把一块块受到质检人员精心呵护,闯过无数道技术难关、质量考验的精品管片,输送到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中,去建设祖国。履行央企大国的责任担当,肩负大国重器的光荣使命,我们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步履铿锵,奋楫扬帆。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劳动来自伟大的人民。参建一项项中国精品工程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铁建人不辍耕耘、精益求精的坚持;离不开全体建设者不辞辛劳、砥砺奋发的进取。我们与无数先辈一道,勠力同心、并肩前行,担负起交通强国的伟大使命,将一块块精品管片铺向祖国大江南北。
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不仅是一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传承史,我们将在这片沃土上赓续英雄之志,续写时代华章!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