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人民铁道报

山东诸城
心灵归处是超然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3版:行旅       上一篇    下一篇

  超然台夜景。史旭光 摄

  位于诸城城南的常山。史旭光 摄

  张汝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诗人苏轼的千古名篇,当时他任密州(今诸城)知州,离弟弟苏辙任职的齐州(今济南)不算太远,但因公务繁忙亲兄弟一直未能相见。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7年)中秋之夜,苏轼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想起多年没有见面的苏辙,挥毫写下了这篇佳作。

  

  当年苏轼中秋登高赏月的超然台,位于山东省诸城市。诸城是古代东夷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誉为“舜帝之都”,苏轼在此创作了“密州四曲”“密州七记”。

  诸城素有“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的美誉,被苏轼赞曰“漫说山东第二州”。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独放异彩,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探寻那些隐匿在岁月长河中的动人故事与绝美风光。

  超然台,这座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的文化古迹,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它原是北魏时期的城墙土台,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苏轼调任密州任知州。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苏轼在政务逐渐稳定后,对城墙上那座废弃的土台进行扩建,增建楼宇殿堂,将其打造成一处登高望远、饮酒赋诗的绝佳之所。苏轼特意写信给弟弟苏辙,让他为土台命名。苏辙深知兄长心境,从《道德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里取“超然”二字,将台子命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赞之。苏轼收到来信后,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并挥笔写下《超然台记》以明志。从此,苏轼常与同僚好友登台远眺,观光赏景,谈诗论文,对酒放歌。

  如今的超然台,是2007年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重建的。台高10余米,长15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登上超然台,能想象到当年苏轼在此凭栏远眺、豪情满怀的身影。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诸城常山狩猎时所作,描写生动、气势磅礴。常山位于诸城城南10公里处。远远望去,常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山上植被茂密,四季常青,景色十分迷人。常山有苏公祠、远览亭、雩泉亭、广丽亭、望海楼、碧霞宫等景点,还有诸多碑碣与摩崖题记等。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云海翻腾,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相传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曾多次来常山祈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诗篇。

  来到诸城,齐长城遗址必须看一看,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齐长城横亘于齐鲁大地,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绵延千余里。齐长城多是沿着沂泰山脉依山而建,它从马耳山进入诸城境内后,又经过石人山、七泉山、茁山、马山、磊石山等,至台家沟进入胶南地界,目前茁山的齐长城遗址成为保存尚好的为数不多的遗迹。

  诸城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中秋将至,不妨与家人一起到诸城,登古台,赏明月,看美景,感受文化古城的独特魅力。

  

  出行提示

  青岛北—诸城:K5494/5491、K1052/1049

  北京、上海等地游客可乘坐高铁列车到达青岛北站,换乘普速旅客列车前往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