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少杰周凯
荆襄古道,风笛阵阵。千年驿路,高铁飞驰。
9月28日,湖北西北部,G6855次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从襄阳东站开出,以350公里时速穿行在汉江流域和荆山余脉,标志着襄阳至荆门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襄阳东至荆门西最快29分钟可达。
从“南船北马”到“荆楚门户”,这条串联起襄阳、宜城、荆门三地的“黄金干线”,不仅将三地时空距离压缩至半小时左右,还与荆荆高铁、汉十高铁、汉宜铁路形成湖北“黄金三角”内环线,成为推动鄂西地区协同发展的“加速器”。
荆山楚水筑通途
这是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铁路。昔日,荆襄古道是中原通往南方的要冲,车马慢行,需耗时数日;今日,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让“一杯茶尚未凉透便已抵达”成为现实。
襄荆高铁北起湖北省襄阳市,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全长116公里,新建桥梁69座、隧道16座,桥隧占比84.7%。数字背后,是数千名建设者连续3年的艰辛付出,在荆山楚水间构筑起一条通途。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中国高铁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填写空白、书写精彩与传奇的历史。襄荆高铁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挑战。刘家岗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全长3210米,最大埋深188米,地质情况复杂,存在瓦斯地层、岩溶裂隙、溶洞等不良地质,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项目团队联合多家创新机构,开展隧道自动化施工技术研究,在隧道内设置空气检测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力保障了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
2024年10月30日,全线控制性工程——宜城汉江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这座横跨汉江的“超级工程”,主跨采用(64+64)米连续梁,是湖北省首个大跨度无现浇段转体桥,标志着襄荆高铁线下工作取得关键突破。
新建设的宜城站,让千年楚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站房采用文化融合设计,外立面提炼“楚皇城牌楼”特征,以中正大气的坡顶、飞檐、高台造型,呼应宜城“楚国古都、荆楚雄风”的深厚底蕴。宜城站采用“四合一”模式,把售票、问询、进站、出站四大功能区整合进候车室。
联调联试期间,铁路部门对轨道几何状态、接触网电压、通信信号等12大项内容进行全面测试,累计开行检测列车1759列次,检测里程4.33万公里,各项技术性能达到了标准。
从蓝图绘就到巨龙飞驰,襄荆高铁建设的每一步推进,无不彰显着中国高铁的硬核实力。
时空重构惠民生
“以前开车去荆门谈生意走高速公路起码要2个小时,现在乘高铁半个小时就能到,今天我特意带家人来乘坐体验。”当天,在襄阳经商的旅客叶宏利拿着打印好的行程信息提示单,难掩兴奋之情。
高铁为幸福生活提速。作为全线唯一的新建站点,宜城站配套市政道路伴随着高铁开通正式投用,实现宜城市区到宜城站15分钟快速通达,让“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宜城市民王家豪在体验了宜城站配套市政道路后坦言:“从市区到高铁站只要十几分钟,以后不管是去襄阳还是荆门,都特别方便。”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早在唐代,王维就将荆门和襄阳写进了诗里。襄荆高铁的开通,使得两地进入“半小时生活圈”。襄阳古隆中、荆门明显陵、宜城长渠遗址这些散落在江汉平原的文化明珠,因高铁串联成线,形成“三国文化—明陵建筑—水利遗产”的黄金旅游走廊。铁路部门联合沿线城市设计“高铁+文旅”精品线路,游客上午在隆中探寻诸葛智慧,下午到明显陵品鉴明代建筑,傍晚还能在宜城品尝特色美食,让“一日跨三城、全域享文旅”成为现实。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襄荆高铁的开通,恰逢国庆中秋假期,将“交通流”转化为“消费流”和“旅游流”,襄阳、荆门两地文旅部门宣布推出“高铁+景区”惠民措施,诚邀各地“狂歌客”来踏遍荆山楚水,形成双向奔赴的文旅热潮。
荆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鹏介绍,荆门推出“高铁+旅游”的联动,旨在以高铁的速度带动文旅的热度,让广大游客能够更便捷、更实惠地领略荆门“荆襄古道”的独特魅力,有力推动荆门文旅产业发展。
协同发展开新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襄荆高铁的开通运营,远不止于缩短通行时间。湖北省内首条“汉口—汉口”环线列车,构成了湖北高铁网的“关键一环”,串联起武汉、孝感、随州、襄阳、荆门、荆州、潜江、仙桃等城市,加速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作为汉江流域最大港口,宜城市小河港拥有千吨级泊位与42条航线,其中8条为国际航线。“襄荆高铁是宜城人民翘首以盼的重大工程,它拉近我们与襄阳、荆门、武汉的时空距离,放大宜城‘依托汉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与我们的小河港区联动,形成了铁水公多式联运的黄金组合,为我们招商引资、发展临港经济装上了强大的引擎。”宜城市小河临港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松林介绍,襄荆高铁开通运营后,宜城海陆空的交通格局愈加清晰,尤其是铁水公多式联运,将有效拓展宜城作为货源腹地的容量。
作为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襄阳市借助高铁进一步强化产业辐射能力,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能更高效地对接荆门相关产业链,形成“研发在襄阳、制造在荆门”的分工体系。高铁带来的人才流动加速,更让襄阳的科技创新资源得以向沿线扩散。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兵认为,高铁的开行及其带动的新区建设、产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电力需求,为公司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襄阳区位优势的提升,将为该公司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高铁驱动产业能级跃升。作为集聚28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的特色城市,荆门市已形成“赛事引流—产业集聚—文旅消费—科技融合”的多元业态,每年吸引近1000人体验跳伞、3000人体验滑翔、1万人体验风洞、10万人开展航空研学,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襄荆高铁的开通运营,让想来荆门体验飞行、跳伞的游客,可选择的出行方式更多了。”湖北鸿萌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相振说。
经济脉动连古今,一轨风驰楚地兴。随着襄荆高铁的开通,承载着千年荆楚的梦想,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