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上线作业!”9月24日5时20分,京沪线下行“天窗”点命令准时下达,丰台工务段黄村线路车间南岔综合维修工区工长林伟带领徒弟肖子强等12名作业人员进入黄村站南岔区,按计划开始钢轨打磨作业。
“子强,今天你操作打磨机,注意叉心部位的廓形要吻合。”林伟示意肖子强上前。21岁的肖子强是今年8月刚到工区的新职工。虽然才入路一个多月,但在师傅林伟的悉心指导和线下反复操练下,已经基本掌握了钢轨打磨机的操作要领。
肖子强握住打磨机把手,调整电机转速和砂轮组俯角,在尖轨基部位缓缓推进。一时间火星溅射,钢屑飞落,轨迹平稳而均匀。
“道岔打磨最难的不是平面而是转辙处的弧度吻合,你刚才角度调得很精准。”肖子强打磨完毕,林伟上前用手指抹过轨面,感受平整度后点头说道。
从122号道岔转往站线普通钢轨区段时,他们发现一段线路存在连续波磨。林伟布置完任务后特别交代:“这一段打磨的时候要‘少打多测’,宁可多走两遍,也别一次打深了。”
“我先走一遍轻度修整,测完廓形再决定下一遍参数。”肖子强边说边更换砂轮组、校验角度标尺。
“打磨前一定要检查好。”林伟一边说着一边检查打磨机锁扣和标尺。
“这个应该怎么打磨?”6时27分,面对一处焊缝凸起加鱼鳞纹的复合病害,林伟问肖子强。
“应该分层次、多遍打磨,先处理凸起再修整表面。”肖子强回答道。林伟拍了拍徒弟的肩膀:“现在你不仅手上稳,脑子也转得快。打磨这活,心细比手快更重要。”
“您说过,不比谁打得快,要比谁打得精。”肖子强笑着回应。
6时58分,“天窗”结束。班组共完成4组道岔和32米钢轨的打磨任务,整修各类伤损6处。
蒋琳琳牛贝贝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