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金融时报

湖北长阳农商银行 金融活水滋养“红果果”变成“致富果”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A6: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金秋时节,走进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西红柿大棚里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点亮了大棚。这丰收的景象得益于湖北长阳农商银行的多维赋能,形成了“产业兴、百姓富、金融旺”的乡村振兴画面。

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榔坪镇乐园村的高山西红柿,凭借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与生态环境,早已成为当地蔬菜行业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榔坪镇农户扩种、合作社升级的意愿愈发强烈,但资金缺口、流程繁琐等问题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长阳农商银行乐园支行借助“六访六增”活动契机,组建田间金融服务队,由行长带队深入文家坪村、八角庙村等西红柿种植核心区,逐户走访农户、对接合作社,不仅摸清了“扩种大棚需多少资金”“冷链仓储升级缺哪些支持”等实际需求,还积极推广“高山蔬菜贷”专项产品。

“建10个避雨延秋大棚要10多万元,长阳农商银行乐园支行的工作人员直接到田间来问需求,10万元贷款1天就到账,这才敢放开手脚干。”文家坪村种植户老李指着自家新建的大棚,手里捧着刚采摘的西红柿笑得格外灿烂。今年,他的西红柿种植规模约20亩,除去成本和开支,利润有望超过40万元。

打造链式金融支持模式

“金融服务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要踩着泥土、贴着农户心做的事。”长阳农商银行乐园支行的员工们,用日复一日的田间走访,把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该行乐园支行28岁的青年员工小邓,刚入职三年,如今也成了能和农户“同频”聊天的西红柿种植“土专家”。

“刚开始跟着老员工去文家坪村走访时,听着农户与老员工的对话,只能站在一旁记笔记,连插句话都怕说错。”小邓表示,如今再走进大棚,他能一眼看出西红柿的品种,甚至能帮农户算出:每新搭建1亩带滴灌系统的标准大棚,需投入1.5万元;若按往年亩产1.5万斤、市场价2元/斤来测算,行情好的话只要1年大棚就能回本。

“以前农户见了我们,客气但有距离,现在八角庙村的王大叔会拉着我尝刚摘的西红柿。”小邓笑着说。正是这些日常走访里的积累,让他摸清了农户的真实需求。

这样的改变,在该行青年员工中并非个例。为让农区信贷条线的员工更快“懂种植、知需求”,长阳农商银行还特别邀请当地农业农村局产业专家来为大家进行培训。农户们纷纷表示:“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比我们还惦记西红柿的长势。他们给我们推荐的贷款产品,跟我们的种植节奏对得上,心里感觉特别踏实。”

截至目前,长阳农商银行乐园支行“长阳高山蔬菜贷”的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400万元,新拓客户80户,核心种植区实现了信贷全覆盖。

长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围绕种苗繁育、农资销售、商贩收购等全产业链环节,持续深化对接服务,精心打造链式金融支持模式,助力农户实现“种得好、卖得好、收益好”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梅放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