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山西晋中寿阳支行 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A5:分支机构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王 磊

【农村金融时报】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北部,素有“山西粮仓”之称,这里有着独特的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高粱等耐高寒农作物的生长。该县曾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全国杂粮生产先进县,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雨养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区,目前已形成以粮为主,兼顾菜、果、肉区域保供的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2023年进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近年来,农行山西晋中寿阳支行立足地方实际,紧扣服务乡村振兴主线,一方面精准“输血”,另一方面创新“造血”,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4.77亿元,惠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余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金融答卷”。

金融活水解企业燃眉之急

“有了110万元的‘惠农商户贷’,大棚扩建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寿阳县锦园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完花难掩兴奋地说。

赵完花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今年年初,公司准备改扩建高标准蔬菜大棚,大额资金缺口一度让扩建计划搁浅。农行寿阳支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启动绿色通道,48小时内便完成了实地调查、授信审批,不仅快速放款,还给予了利率优惠。在农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下,公司顺利实施了扩建计划,如今,公司种植基地里的五彩椒亩产大幅提高,优质果率突破95%,产品直供周边高端商超,公司年产值预计突破500万元。

寿阳县超杰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则把200万元“惠农商户贷”全部用在“粮安工程”上。其中,60万元用于扩建粮仓,140万元用于秋粮收购。

该公司负责人陈海明表示,及时发放的贷款让公司很快就建好了新粮仓,新粮仓投入使用后,仓储容量提升,粮食损耗率进一步降低,公司现在已成为晋中市民营粮贸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压舱石”。

科技“加持”审批时间缩短

“不用抵押、不见面审批,49.7万元信用贷款3分钟到账,既方便又快捷。”寿阳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龙对农行的“惠农e贷”产品赞不绝口。

王海龙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合计托管土地1万亩,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亟须进行产业升级,然而引进耐密玉米品种及大型农机需要不少资金,想去银行贷款,但传统抵押贷款手续繁、放款慢。农行寿阳支行在得知合作社有资金需求后,立即上门调研,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线上抓取合作社历年交易流水、补贴记录,线下核验土地托管合同,仅用一天就完成了授信。

贷款发放下来后,王海龙购买了新农机、新种子,降低了每亩耕作成本,合作社在今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同样受益于农行“科技金融”的还有寿阳县根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据合作社负责人张根英介绍,合作社想要更新农机具,但是面临抵押物不足的难题。针对合作社的现状,农行寿阳支行为合作社发放了50万元纯信用贷款并执行最低利率。在农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在手机上进行申请,农行线上审批,让他“足不出户”就拿到了贷款。2025年合作社的服务半径由县域拓展至周边三县,营收预计突破220万元,农机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农行寿阳支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更好地用金融力量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农行寿阳支行构建了“线上大数据+线下网格化”双轮驱动体系,线上搭建农户信息库,精准画像、批量授信,线下依托惠农服务点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与此同时,该支行持续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打造“村口办、掌上办、自助办”的立体化服务网络,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通讯员周丽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