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金融赋能中药材产业见实效
好山好水出好药。工商银行持续加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链条,支持更多道地药材走出大山,助力惠农富农、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调研融资需求
巨鹿金银花是河北邢台巨鹿县特产,因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已有30余年栽培历史。当地金银花种植面积广,年产干花13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金银花的生长期较长,地租、管理、采摘和加工等费用成本让不少种植户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亩地每年要投资3000多元,我种了近100亩,每年要投资30多万元。开花以后,采摘费也需要将近50万元。”当地金银花种植大户宋先生坦言,即使有十几年种植经验,他还是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
工行巨鹿支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深入调研金银花种植户和加工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推出“巨鹿金银花贷”普惠贷款产品,为金银花种植、收购、加工各个环节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巨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手机上操作几下就能办贷款,真的很方便。”宋先生对工行便捷的线上服务赞不绝口。
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药材不仅是千年传承的“济世良方”,更是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在岷县“一村一品”示范镇寺沟镇,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猫尾草被村民从地里收割、分拣、装袋,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市场。立林村因地制宜发展猫尾草产业,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猫尾草产业发展成为富民的特色产业。
“我们合作社有育苗基地60亩,发展社员种植猫尾草600多亩,每亩产值800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猫尾草种植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资金周转面临不小压力。工行岷县支行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中药材生长情况,为其发放“种植e贷”近150万元,满足种植户购苗、肥料、采摘等用款需求。“有了工行的支持,合作社没了资金‘后顾之忧’,经营越来越好,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合作社负责人欣喜地说。
深耕“一县一业”
在贵州遵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某吴茱萸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在对吴茱萸进行剪枝、烘干,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务川重点发展的传统中药材,吴茱萸市场前景广阔。在全县种植规模已达2300余亩。当地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扩大规模,计划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但采收季资金缺口让更新计划不得已按下了“暂停键”。工行务川支行深耕“一县一业”,积极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了解到该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后,依托“中草药种植贷”特色产品为其发放近100万元贷款,支持合作社采购先进烘干设备提升初加工品质,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启“加速键”。
“过去总为钱犯难,这次工行的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能放开手脚干事了。”合作社负责人对工行服务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