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孩长期患精神疾病
绍兴这家医院点亮心灵之光
日期:10-08
近日,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病房,19岁的小雨(化名)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她主动刷牙、洗澡,在拼多多上挑选心仪衣物,还与病友通过微信畅快聊天。这些平常举动,对小雨而言,却是一场艰难的“重生”。
小雨曾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她年幼时便远赴意大利经商,她与姐姐由国内亲戚抚养长大。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存在语言障碍、文化适应困难,家庭教育也严重缺失,12岁时小雨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多年来,她辗转国内外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反复发作,阴性症状突出,表现为少言寡语、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社会功能严重退化。
今年,父母再次将小雨送回浙江。经父母朋友介绍,小雨被送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面对这一复杂棘手的病例,医院迅速组建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师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为小雨量身定制“药物—心理—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疗团队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利培酮联合喹硫平的药物治疗方案。这一方案有效控制了小雨自语自笑、情绪波动等症状,为后续康复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心理治疗环节,心理治疗师为小雨开展一对一社交技能训练、心智化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通过让小雨写日记,梳理内心想法;进行数字计算,锻炼思维能力;开展情感表达训练,逐步唤醒她封闭已久的内心世界。
康复训练中,康复师带领小雨参与跳舞、打八段锦、打球、绘画、做手工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周5次的高频训练,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协调性,更让她在集体活动中逐渐找回与人交往的勇气。
经过数月的系统治疗,小雨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她愿意主动与人交谈,眼神交流时间明显延长,情感反应更加丰富,生活自理能力也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期待。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曹世林表示,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必须结合心理与社会支持。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家庭的持续关爱,更需要医疗系统给予全方位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