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晚报

“情感陪护”应成养老标配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第04版:兴闻桥       上一篇    下一篇

  

  “临时儿女”成为热点话题,折射的不仅仅是人口老龄化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有“子女去哪儿了”的困惑。不少老人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才发现尽管儿女双全,却依然摆脱不了“空巢老人”的现状。虽然不缺吃穿,儿女也会定时把生活用品“快递”到家,但整天看不到儿女的身影,终究是“空虚寂寞冷”陪伴终日。所以,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现实课题:当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时,养老早已超出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情感陪护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养老需求,当中年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无暇分身时,如何填补老年人的“精神空巢”,让晚年生活充盈温暖,值得全社会为之深思。

  养老的本质是情感与物质的双重照料,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当前,物质已能基本保障,情感陪护缺失却普遍存在,“儿女双全的老人独居空巢”已比较常见。孤独,不只是一种情感失落,更是老年病的起源。据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精神孤单是认知衰退的重要诱因,缺乏社交刺激会减少神经元连接,长期抑郁情绪还会损害大脑功能,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这就是情感陪护的意义所在,说到底也是康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的“陪诊”和社区推出的“陪聊”,客观分担了为人子女者的养老缺位责任,但并不能真正代替以亲情为本质的亲子陪护,尤其是以志愿服务为基础的情感陪护,往往缺少专业性、职业化、高质量的精神慰籍,还面临着僧多粥少的供需失衡。因此,很有必要构建“公益+职业”的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保留高校志愿者、社区义工等公益力量,延续情感陪伴的温度;另一方面推动行业规范化,设置准入门槛、建立持证上岗制度,让从业者掌握医疗知识与心理沟通技巧,实现从“跑腿帮手”到“专业陪护”的升级。

  破解老年人的精神空虚问题,仅有“临时儿女”还不够,需要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情感养老生态圈”,在“临时儿女”的基础上,系统解决“精神空巢”问题。例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社区养老投入,建设更多身边的公共社交场所;科技企业要加大力度开发适老智能设备,搭建线上老年社交平台,丰富老人的社交圈;有条件的单位也可设立每月两天的休息日为“情感陪护日”,倡导职员在这一天尽心陪护老人,带着孩子去陪老人过个团圆日。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名副其实的幸福老年生活。